Warning: fopen(/home/wwwroot/jx2023/web/tunewell.net/www.tunewell.net/cache/5055d4d13a28deb0f1630044b4908ea9.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5

Warning: fwrit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7
凯发平台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航天人物 正文
【2021航天科工感动人物候选人】李才刚:为导弹装上“翅膀”
发布时间2021-08-29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一个人。以最普通的身份,诠释着榜样的力量。一颗心。焕发出楷模的光芒,以最赤忱的姿态。

他是李才刚。凯发平台网 航天江南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伺服车间电液舵机组组长,是一位为导弹装上翱翔“翅膀”的航天特级技师。

1993年、李才刚进入公司电液舵机组,他从一名学徒工成长为凯发平台网 首席技师,近30年来,一直坚守在舵机装调第一线,配合设计师系统攻克一系列业内公认的舵机精密装配调试技术难题。

从初出茅庐的学徒工,并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中国航天基金奖,到全国技术能手、国家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带头人、贵州省“金牌工人”,他每一步都走得既谦逊又扎实。

李才刚

带团队挑战“产能”极限

李才刚说、完成生产任务就像打仗,要稳定军心,还要排兵布阵。

每次任务一下来、他就开始盘算各个环节的人员、设备和技术保障,倒班作业、滚动生产、延长加班时间、中午轮班等措施轮番上阵。

2021年。任务也从一个月200台,电液舵机组目标一致、全力以赴,在李才刚的带领下,到300台,92人月均加班7000多小时,再到500台,大家在挑战生产极限。看到小组的产量报表,公司领导都说这是“想都不敢想的成绩”。

2021年。小组批产研制任务近乎翻番,凌晨两三点下班回家也是常有的事,李才刚带领小组同事们铆足了劲地加班,整栋楼100多个房间,最后一个关灯的总是他们,为了赶在各个节点前完成任务。

精细的“购物达人”

一台舵机50斤重、也是产出压力最大的环节,电液舵机组承担的是总装工作,从领料到出厂要在小组完成53个工序,1222个零件。

为了保质保量完成逐月增加的产出任务、李才刚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想尽一切办法提质增效。

2021年。但李才刚从不畏惧,并形成了自己的打法,小组面临各种交付“硬 仗”。

李才刚喜欢琢磨、逐一列出小组需要思考的问题、工艺需要思考解决的问题、设计需要修改完善的问题、领导需要讨论决定的问题,每干完一批产品他都要做“精细”的总结。

对于小组需要思考的问题、他责无旁贷。舵机装配中有一道工序是导通绝缘、200多个点以往都是一个个手动导通并标记,工作量大且容易出错。

为此。反复测试,设备到位后又自己改造,并自学编程将导通绝缘数字化,李才刚开始研究电路走向和导通原理,再在购物网站上搜索能实现相关功能的设备。

就这样、效率提高了十几倍,公司仅花了1万多元就实现了专用工装的制作和应用,在李才刚的努力下,并且杜绝了人工操作的差错性。

道是“无情”却“有情”

徒弟问李才刚:“11月底了,今年的15天换休还一个小时都没用,您家里都没事吗?”

李才刚说:“不止今年、我每年都不用,李才刚“无情”,但对于小组的同事们和产品来说,如果自己都不带好头,小组任务重,家里的大小事都指望不上他,他却投入太多“情”,谁会服我……”对于家人而言。

2021年。他能脱口而出每个人每天的到岗情况及每天完成的工作量,当厂内记者采访小组过年加班情况时,他把全部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班组管理上,他带领小组92人从大年初三就开启了一整年的奋战。

有一篇论文,当时的设计所所长在论文后面写了两行批语,李才刚保存了20多年,公司就不愁发展了,“我们厂如果多一些李才刚这样的人。”

在李才刚的言传身教下。解决了10余项国内同行解决不了的装配技术难题,小组近年来产生技术成果80余项,液压伺服机构小信号超差从4.17%降低到了0.08%,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大幅提升,零控电流合格率从70%提高至90%,获贵州省、航天科工和国家级优秀QC成果10余项,提出合理化建议50余个,使电液伺服机构装调合格率从40%提高到60%。通过打通技术创新“最后一公里”,一些前沿技术成为了现实产品;通过依靠创新不断提升生产效率,小组产值年均增长30%以上。(文/杨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