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航天人物 正文
平凡岗位中的“工艺人生”——记湖南航天远望公司马玉春、袁爱敏
发布时间2023-03-18     信息来源: 湖南航天

2019年。其所承担的任务量也稳步增加,随着湖南航天远望公司在研、预研及市场项目的逐渐增多。小到每个零件的组装工艺,大到整个试验过程的总装装调,在工艺人员的眼中同样精细,这些或大或小,或重或轻的工作。

即便人手紧缺、任务繁重,工程技术中心仍不断涌现爱岗敬业、创新拼搏的优秀员工。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走近他们不平凡的“工艺人生”。


2019年是马玉春从事浮空器的第七年,却温暖入心,不如夏日烈焰般夺目,用冬日里的暖阳来形容她最为贴切,充满正能量。

今年3月份、但项目工作并没有给她多余的思考时间,此时已是两个宝宝妈妈的她,她休完产假回来上班,如何兼顾工作与带娃,成了现阶段的焦点问题。6月2日,重大项目出厂交付在即,马玉春接到项目调度电话,项目组临时抽调她来协助,于是文件编制的工作落在了她的肩上,因主副气囊集成工艺还未完成。还没来得及喘气。外场放飞工艺文件等任务又接踵而来。大量的试验场工艺文件编制任务。难度非常大,这对项目前期相关情况不了解的马玉春来说,时间节点非常紧张。虽然她奉命于危难之间。但却毫无推诿,誓必圆满完成任务。二话不说,投入主副气囊集成细则编制工作中,马玉春立即收集编制资料。凭借她多年的项目经历及对公司浮空器产品的掌握。细则编制工作有条不紊地开展。但对于外场试验“0”经验的她来说。试验场工艺文件编制任务却并没有那么容易完成。但她并没有畏难。办公室中全是她忙碌的身影,同时大量收集相关资料,不仅反复请教去过外场试验的人。经过几天鏖战、任务终于完成,项目组的反馈意见又来了,可还没来得及松口气。为了保证项目进度。加班也成了她必须要做的事,虽正值哺乳期。

身边的人每次与马玉春交谈,文件写得还不够详尽,项目了解得还不够深入,她总说自己还不够优秀。谦虚的学习姿态。让她成为公司工艺工作领域的中坚力量,扎实的专业能力,乐观的生活态度。女子本弱,为母则刚。马玉春是航天事业中无数为了工作不能时刻照顾好自己孩子母亲的缩影,正是有了像她这样伟大的母亲,航天事业的道路上开遍了无数夺目的铿锵玫瑰。

五一假期中。袁爱敏接到去外场的任务。5月2日~3日。踏上了去往外场的征程,他连续加班12小时,乘着五月的微风,将外场资料准备齐全。

刚到外场后的第一个挑战是组装安装梯。这对于第一次参与大型试验任务的他来说并不简单。每个安装梯有数百个零件。腰酸背痛也纷至沓来,全部组装起来也是一项不小的工程,他拧螺栓的手早已酸到难以抬起,在周而复始的工作下。

就这样,看遍了外场最早的太阳与最美的星辰,袁爱敏每天从天亮装到天黑。但即便是这样高强度的作业,第一个安装梯的组装还是花费了整整3天的时间。

凭借着组装第一个安装梯的经验。开始对图纸进行钻研,原本需要3天完成的组装工作,作为外场囊体总装工艺负责人的他,结合切身的体会总结出了一套高效的组装方式,这个安装速度与厂家3个专业工人同时作业相比还要快上半天时间,缩短到了1.5天。虽然速度快了一倍。但离试验队预期的时间节点有不小的差距。面对紧张的时间节点。袁爱敏白天带领着师傅们没有停歇地进行安装,晚上独自坐下来仔细钻研现有组装方式的优化方式。经过反复推敲,终于对安装梯的结构及连接形式进行了进一步优化。这一次,组装速度提高到1天。

9天的辛苦付出换来了安装节点的如期完成。这看似不长的时间里、甘奉献的优秀品格,汇聚的是不怕苦的坚强意志,勇创新的专业技术。没有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袁爱敏以自身的完美行动,诠释出了航天人的敢想敢为。

他们都是工艺室中最耀眼的星,也是工程技术中心乃至整个湖南航天中的平凡一员。他们用自己的努力担起了工艺工作的重任,在平凡的岗位上用汗水书写出了属于自己不凡的“工艺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