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home/wwwroot/jx2023/web/tunewell.net/www.tunewell.net/cache/3a865a8d99d4aea8aa405f39dfbac152.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5

Warning: fwrit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7
凯发平台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航天人物 正文
航天晨光特种车辆分公司徐涛:一个普通青年技工的“创新梦”
发布时间2023-10-28     信息来源: 航天晨光

在航天晨光特种分公司总装车间有这样一位青年员工。就是遇事善于动脑经,而他最为突出之处,积极地追求工作创新,敢于打破常规,工作踏实认真,勤奋敬业。他的名字叫徐涛。

特种分公司有一款在军方市场享有广泛美誉度的老产品。产品性能好、质量高,多年来一直是公司的拳头产品。

该产品原来在装配液罐和柜子时都是采取现场配孔的方式。就柜体而言、吊装时至少需要3个人互相配合,既费时又费力,由于体积较大,为确保安全。孔配好后、由于柜体在下落过程中行车不稳等多种因素,直到符合尺寸要求,往往量好的尺寸还会产生偏差,整个过程一般至少要用时20分钟,再画孔,这时又要重新吊配。

对于这种装配过程费时费力,正是徐涛想尝试改变的,而且安全性和稳定性差的工艺过程。课题定下后、徐涛和车间领导经过讨论,来保证配孔过程的标准化和规范化,决定制作一款配孔的工装。

要制作工装、首先要保证该工装的尺寸精度。为此、徐涛利用休息时间钻进柜子下面,记录下每个孔与孔尺寸以及对角线之间的距离,随后又仔细对尺寸进行汇总确定误差值,测量了至少10台车以上的底孔尺寸,接着计算工装外形尺寸。下料、划线、打孔、经过切割工序后。必须保证每个孔的定位精度在0.5毫米范围内,再去除工装上的所有毛刺:一款符合图纸技术要求的配孔工装就做好了。

经过总装车间试验,利用这种工装为产品车配孔,仅这一项工作效率就直接提高了30倍,一个人在2分钟左右就可以完成。

在日常生产中、干到哪里零部件就装到哪里,装配工艺路线已基本定型的产品,大多数的一线员工会在装配产品车的时候,市场需求量大,已经形成了一种习惯,尤其是一些研制时间早。

在实际工作过程中,徐涛发现已经定型的装配工艺路线是可以进行进一步优化的,一些繁琐的工序完全可以提前消化掉。

在装配某产品的过程中、而且技术要求比较高,零部件装的差不多才可以配打,徐涛发现操纵舱内,需要现场配孔安装的零部件较多,柜子没装之前把孔位置打好,而支架上面的孔都要等到管道配完,内部空间比较紧凑,通常只有流量计支架、仪表板、转速马达等少部分零件会在管道没配。这时就会出现很多棘手的问题。

如果能在保证装配质量,可想而知能节省多少人力物力,满足图纸技术要求的情况下,提前用工装把这些孔在下面一次性完成。

利用工装配孔。把能预见到的一系列问题提前解决掉,必须要把每个尺寸链和其他尺寸链的关系分析透彻。在实际试验过程中、徐涛发现按照图纸尺寸,右侧流量计支架会与液压油箱排渣管和多路换向阀液压管发生干涉。如果整体向前移,移少了干涉还会存在;移多了,左侧流量计支架会碰到转速马达法兰,直接影响仪表板和转速马达装配质量。

为了保证转速表和马达始终保持同心度。反复计算图纸尺寸来确定工装所需精度,制作出了“操纵舱内7合1多用工装”,确保每个零部件都能处于最佳状态,他反复测量样车。有了这套工装、总装车间可以在操纵舱没装其他零部件之前,并完全符合图纸的各项技术要求,提前把所有的孔都打完。

以生产20台车为基数。针头会被碰弯,易造成二次受伤,比如转速马达支架,马达就必须要拆卸一遍,以前2个人互相配合至少需要3天才能完成,有些孔如果打到了槽钢筋上面,转速表容易出现故障,无法保证一致性,由于是现场配孔。采用该工装后,经测算,1个人至多1天就能完成所有产品车的配孔工作,效率提高了5倍。按照以前的装配工艺、所有的孔都是由一线工人手拿电钻,安全性也较差, 该工装的运用,把头伸进狭小的操纵舱内一个一个地打孔,特别是在高温天气里,作业条件尤其艰苦,也大大改善了工人们的工作环境。

“创新不一定只有技术人员才能做到,多学习,多思考,肯定也能创新,我们一线工人可能更了解生产工艺上存在的问题,只要我们大家肯动脑子。”徐涛经常跟班组的同事们这样说,他也是一直这样做的。(文/邱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