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home/wwwroot/jx2023/web/tunewell.net/www.tunewell.net/cache/f66048ff67f8e812152f43b64c95a567.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5

Warning: fwrit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7
凯发平台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航天人物 正文
十院航天风华205车间车工组:大山里走出来的班组的“转型”之路
发布时间2021-12-29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十院

近日,凯发平台网 十院航天风华公司二○五车间车工组荣获“集团公司2016年度‘十佳班组’”称号,从相关文件中获悉,喜获表彰。这是该班组近年来继获得十院“工人先锋号”、贵州省“工人先锋号”等称号,获得的又一荣誉,并被贵州省国防工业系统、省总工会相继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后。

公司二○五车间车工组。是公司继“毛腊生大师工作室”之后又一个以班组长命名的班组。近年来。全体组员团队学习、成果共享、集智攻关,在班长龚和生的带领之下,通过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组长龚和生的故事

龚和生是一个有故事的人。1990年初。未满18周岁的他,从遵义航天技工学校毕业,分配到了时称风华机器厂的机修车间。当时使用的仍是三线建设初期从上海搬迁来的老旧设备,故障频出。为了保障地处大山深处企业的正常生产生活秩序,机修车间的修理工们经常忙得晕头转向。在机修车间学徒的车工龚和生,更是经常被奇形怪状的零件弄得焦头烂额。

也正是这样的磨练、龚和生的业务水平得到了很快提升。1993年5月、他获得了车工组第二名,在航天十院(时称○六一基地)首届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中。一个月后,在省首届青年奥林匹克技能竞赛中,他又获得车工组第二名,并被授予 “贵州省技术能手”的称号。羽翼初丰的龚和生一度想调离机修车间,直接参与到军品零件的生产制造工作之中。车间主任告诉他:军品零件的生产基本上都是依靠成熟的工艺和工装来保证质量,未必锻炼得出高水平的人才。他听取了车间主任的建议,并发誓要成为公司车工队伍里的领头人。

转眼间12年过去了,企业由大山深处调迁到了贵阳市的新厂区。在新厂区里,机修、模具被整合成为全新的军品零件加工车间。全新的场地中,数控机床占据了半壁江山,心里开始失衡了:别人把零件装夹好后就可以看书看报,一直认为开普通机床才有技术含量的龚和生,干出来的活还经常没有别人漂亮,而自己目不转眼地盯着零件。

“我也要去学数控。”2009年初、向车间领导表达了自己的心声,担任着车工组组长的龚和生。车间领导说,二是必须带领全组人员一起学习,要学数控是好事,但有两个条件:一是必须努力提高生产效率不影响车间的生产进度。回到班组之后,加入到数控技术的学习中,龚和生逐个动员,鼓励大家克服畏难情绪。通过他的反复鼓动,多数同事都同意与他一道去学习数控技术了。但如何才能提高生产效率不影响生产任务的完成?却成了一个令人头疼的事情。

“办法不是没有,但要大家齐心。” 一位老师傅发话了。“只要你的办法好用,其他的事情我来处理。”在龚和生的央求下,只要大家肯互通有无,生产效率肯定能够上得去,老师傅终于说出了自己的想法:我们每个人的手里都有着一些绝技绝活。龚和生如获至宝地策划了起来:每周组织一次班组内部的技术交流,先分享工作经验与技能诀窍,再一起学习交流数控技术。在龚和生的带领之下,一个学习氛围异常浓厚的生产班组出现了。

班组的故事

为了表彰龚和生在带领班组学习进步中做出的突出贡献、航天风华公司决定:将二○五车间车工组改称为“龚和生班组”,2012年8月,并要求他们在学习创新的道路上不断前进。今天、已经涌现出了2名高级技师、2名技师、3名高级工,这个19个人的班组里。几年前提到数控技术就摇头的同事们,让那些只会开数控机床而不会开普通机床的人们羡慕不已,基本上都学会了数控机床的使用。通过全组人员的共同努力,近年来,龚和生班组织先后荣获了○六一基地“工人先锋号”、贵州省“工人先锋号”等称号,并被贵州省国防工业系统、省总工会相继命名为“劳模创新工作室”。龚和生本人也先后获得“航天技术能手”和“航天技能大奖”称号。

除了通过管理创新提升小组实力之外、龚和生班组还积极参加公司组织的“技术创新”、“五抓五促”等劳动竞赛,解决了多个技术难题,极大地提高了产品的生产质量与工作效率。

某“筒体壳体”是大飞机发动机上的一个钛合金关键部件、这个零件之所以会流转到航天风华公司,是因为之前接手的几家单位都没有做好这个零件的信心,最薄处的厚度只有4mm。龚和生班组接到这项任务之后、经过多次摸索,高质量地完成了零件的加工,终于找到了保留法兰边装夹、使用工艺块支撑等加工技艺。

某“中介机匣”是大型火箭发动机的核心部件。由数十项形状不一的零件经过“焊接—机加”六次循环才能做出成品。由于零件结构复杂。0.03mm的平面度、0.05mm同轴度的实现遭遇了瓶颈,刚性差,最终精加工基准高。面对这一难题。龚和生带领班组成员对照实物反复查阅工艺,辅以刃磨锋利的刀具,再利用基准转换实现0.05mm的同轴度,先实现0.03mm的平面度,终于找到了突破口:利用精密花盘与浮动中心架装夹。

不久前、要求3个月内完工交付,航天风华公司承接了150套某导弹4种舱体的加工任务,龚和生带着一名徒弟开始加工。首组10件完工结束后,两师徒犯难了:一天只能做2个舱体,这要到哪天才能把任务完成。通过反复梳理生产过程,加工一个部位换一次刀、对一次刀,时间浪费非常多,不能同时使用多个刀位,加工内孔、端面、型面、槽,他们发现,而内孔刀杆长,使用的刀具多。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他们在刀杆上增加了一个辅助刀排,就能完成所有要素的加工,产品效率提升了近2倍,只需一次对刀,一次装几把刀。两师徒再一倒班,一天便可以加工完成8个舱体。

龚和生经常说:技术创新抓好了。大家才舒心,质量和效率才会提高;管理创新抓对了。班组成员只有通过创新才能活出彩。(文/李德文  摄/李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