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home/wwwroot/jx2023/web/tunewell.net/www.tunewell.net/cache/13eeb8bf902c4bf274b17acad3d443af.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5

Warning: fwrit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7
凯发平台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航天人物 正文
不畏寒沙战戈壁 愿得此身长报国——记三院三部某型号隐身测试试验队
发布时间2020-10-18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三院

2017年9月,某型号隐身测试在西北某测试场进行。

时值初秋、测试队员们离家千里,塞外寒苦,前前后后持续月余,在戈壁深处起早贪黑、尽职尽责地完成了一项项测试。时间已过去许久,为我院大干四季度的火热氛围增光添彩,在此记下一些平凡又艰苦的工作场景与大家分享,但是在戈壁工作的日子却仍然历历在目。

(一)天边的启明星

初秋的戈壁,已是刺骨的寒冷。

凌晨5点,北海宾馆门前灯火阑珊。试验队一行人在黑暗中摸索着从四面八方赶来,陆续登上了一辆老旧却依然坚实的依维柯,穿的严严实实,踱着步子驱赶寒意。张山主任早已在车上等候。便关心地问寒问暖,每当有人上车。大家都到齐后,张山主任又简要布置了一下今天的工作,车子便毫不迟疑地的向戈壁深处驶去。

四周一片漆黑,偶尔会与起早贪黑的大货车擦肩而过,依维柯的蜡烛灯显得有点力不从心,蜿蜒的酒航路上看不到行人。

突然有人喊起来、甚至有人开始拿出手机拍照留念,天上好多星星啊!”大家便饶有兴致的擦掉车窗玻璃的水汽往外看,还有双子座,冰冷的车厢瞬间热闹了起来,最亮的是天狼星……”大家说着笑着,打开谷歌星空自告奋勇地为大家解说“这个是猎户座,“快看,小杨也很快睡意全无,那个是仙后座。对于久在北京的人来说,能看到这么多星星确实是意外的福利。

车子很快到达了测试场。有人早有准备。穿上羽绒服戴上围巾,虽然穿上了全部家当,跺跺脚开始了一天忙碌的工作,但大部分人都未料到戈壁深处竟如此寒冷,只好将仅有的衣服裹紧一点,下车的瞬间也不得不体会古诗中描述的那种“狐裘不暖锦衾薄”的寒冷。

其中一项工作是产品转运。产品库房距离测试场5km,为保证产品安全,由车速只有10km/h的电瓶车拖着平板车缓慢前行,且需要由三个人坐在平板车上进行押运。虽然这次运输测试场提前给准备了军大衣,但是在接近冰点的温度下、坐在“敞篷跑车”上行驶5km的刺骨寒冷仍然能让人“刻骨铭心”一辈子。负责转运的张星师傅张师傅已经55岁了,第一次来只穿了单衣,在这种年轻人都难以承受的寒冷中,大家都为他担心,但是张师傅总是倔强的说“没事,身体好着呢!”

不知不觉远处的天边已色彩斑斓,星光逐渐褪去,只剩下一颗启明星悬挂在夜幕上。这辆小小的运输车也正如启明星一样、但是必将像利剑一般划破黑暗,在黎明前的夜幕下孤单前行,迎接光明的到来。

(二)烈日戈壁

在戈壁这种比热容很小的地方。昼夜温差极大。早上还穿着羽绒服。刺骨的寒冷已然被炎炎烈日赶走,地面的热空气缓缓上升模糊了远处的景色,似乎要出现海市蜃楼一般,中午已经热到不得不脱下外套只剩T恤衫。

“姿态调整完毕,吊带没问题,吊钩正常!”

“好,听我口令,起!”

……

中午1点、吊装工作在张山主任的指导下如火如荼、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正是日照最强烈、气温最高的时候。测试场上每人都带着安全帽。一些不堪烈日暴晒的同志又在安全帽下加了遮阳帽和太阳镜。绿色的吊车、黄色的戈壁、湛蓝的天空、远处的白云。俨然一幅“热火朝天、报效祖国”的天然油画,测试场上忙碌又有序的人们。

吊装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需要极大的细心和耐心。吊钩下挂的不仅是价值几百万的产品、关系着在场每一位同事和官兵的生命安全,更是承载了整个测试团队、整个型号队伍竞标成功的希望。负责吊装的队伍从5月份就已组建完毕,这次来到了千里外的戈壁,最早在涿州组建。为保证测试安全。不仅保证了产品安全、节省了测试时间,更是赢得了官兵的一致好评,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和强烈的责任心,快速、安全的完成一次次姿态调整、产品吊装,大家不断的研讨、不断的改进、不断的磨合。

就在大家全神贯注的工作的时候。上百只南飞的大雁成群结队飞过测试场上空。这些南飞的候鸟从西伯利亚出发。是“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真实写照,沿着河西走廊飞向温暖的南方过冬,越过蒙古高原。测试队员们、属地官兵们不禁驻足观看、也难免产生思乡的情思,地处“千嶂里”之外的大漠戈壁,挂念着远方的父母和妻儿,触景生情,此时此刻。

“准备测试!”

一声口令。又将大家从远方拉回到测试场,大家整理下思绪,又开始了艰苦的工作。

(三)一丝不苟的测试间

在测试间里、目不转睛地紧盯着电脑屏幕,郝璐正坐在凳子上。凳子旁边放着一根拐杖。这是她花了100元在驻地医院租来的。前几天她不小心把脚崴了。还要在测试场上来回走动指挥产品吊装,现在脚踝已经肿的很高,医生叮嘱千万要卧床休息,但是为了测试她不得不起早贪黑的工作,鞋带都系不上了。在测试间似乎是个“休息”的好时机,但实际工作并不轻松,这是整个隐身测试中最重要的环节——测试系统监控。她密切关注着测试场上的“风吹草动”:背景电平、风速、测试转台状态等信息的变化,任何一条曲线的波动都无法逃过这双敏锐的眼睛。

“刚才有鸟飞过目标、意义重大,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影响测试结果的细节——此次隐身测试关系到我院某型号竞标成功与否,需要重测!”郝璐与测试人员交流,实在是马虎不起。这次隐身测试是我院历史上首次竞标测试。毫无先例可以借鉴,是不折不扣的“摸着石头过河”。在前期对测试场进行了大量的仿真分析后,现在的测试细节对于测试结果的好坏有直接的影响。

“背景电平偏高。同意进行重测,经过向上级请示,需要重测!”看到测试结果比预期偏高,郝璐再次语气坚定的对测试人员说,对方认真查看测试曲线后。

后来测试结果出来之后。这是与郝璐同志的一丝不苟和为了工作奋不顾身分不开的,我院测试结果优于竞争对手。这也正应了那句话“科研工作容不得马马虎虎,科研工作需要锱铢必较”。

(四)夜半繁星

测试场距离公路5km。如果在空中俯视的话,测试场大概就像是黑夜下大海中的一艘小船。时钟已经指向了半夜11点,人员很快就位,吊车、高空作业车、电瓶车、拖车、依维柯、勇士等相继出发奔向测试场,对讲机中终于传来指挥室“准备撤场”的命令,大家抖擞起精神顶着凛冽的寒风向外走。

“吊带没问题!”

“注意,起!”

……

“前后对齐,落!”

随着最后一声命令,产品安全落在了仓库拖车上。

由于测试条件限制。昏黄的灯光映着安全帽下试验队员们疲惫的却又略带轻松的眼神——悬着的心终于落地,迎接明天新的任务安排,一天的测试任务顺利完成了——终于可以踏实的睡觉休息,整个现场只靠吊车和高空车的作业灯照明。

安排好剩下的工作后。这辆依维柯再次迈着坚实的步子出发、疾驰在回家的路上。四周一片漆黑。黑到足以裸眼看到天上的银河。这条银河像白练一样垂在天空中。又像桥一样连接了地球的两端。银河两边的牛郎织女只能相望不能相见。唯有七月七鹊桥才能相会,其实我们的试验队员也好似牛郎织女相见,只能在电话里和家人相互问候。

车子在漫天繁星下摇摇晃晃的往回走,有的队员实在是太累了,竟在车上睡着了……

(五)后记

其实很少有人知道,霍去病曾沿这条路大破匈奴,酒泉到额济纳这条路在汉朝时就是战略要道,当时的烽火台和古城只剩下断壁残垣。历朝历代,边塞诗人在这里写下了无数动人的诗篇。

两千年前。保家卫国,汉朝将士和匈奴在此厮杀。两千年后。用脚踏实地的工作在这条古道上筑起了更加坚实的长城,无怨无悔,我们用满腔的热血和报国的热情在这里艰苦奋斗。(文/杨晓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