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home/wwwroot/jx2023/web/tunewell.net/www.tunewell.net/cache/93c81c95e0a0920ae745acd580e6f1e1.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5

Warning: fwrit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7
凯发平台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航天人物 正文
数控设备的“医生”——记凯发平台网 十院航天风华数控加工中心李健伟
发布时间2023-08-31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十院

 

“这台刚做过‘脉络’(线路)更换‘手术’,那边一台前两天进行了‘脑部’控制系统的升级,这两台准备后天进行‘体检’……设备和人一样,面对林立的各类数控设备,维修员、高级工程师李健伟如话家常,如果得了病,就不能好好工作!”在凯发平台网 十院航天风华公司数控加工中心生产现场。

学习实现超越

“不断学习是提升自己和超越别人的‘绝招’。”在谈到夺得贵州省第三届装备制造职工职业技能大赛数控机床装调维修第一名的秘诀时,李健伟这样形容学习的重要性。

李健伟说、自己当上数控设备的“医生”是一场“意外”。1999年、从事仪表的测量、维修工作,进入航天风华公司仪表处,毕业于中国计量学院电子仪器及测量技术专业的李健伟。两个月后、因当时设备维修人员紧张,他被借到设备维修组,这一“借”就是19年。

所学专业不对路、设备工作原理不懂、没有专门师傅带领……面对刚入行时的困难,李健伟没有退缩,实现自我提升,而是紧抓“学习”这一秘诀。在跟着两位同事打下手时、他积极问、认真看、努力记,不断提升业务技能,努力将理论联系实际等方式,自费购买专业书籍自学,并通过查看设备英文说明书弄懂设备工作原理。4年时间里,在不断学习中,并总结出了听(听操作者描述或设备声音)、看(看设备运转或数据显示)、查(查看设备问题部位)、判(分析判断问题原因)、修(针对损坏或问题部分修理)“五字”数控设备快速修理方法,李健伟完成了从学徒到骨干到能手再到专家的转变。

李健伟喜欢用手机上网,但他关注的全都是数控设备技术发展趋势、国内外成熟的先进技术、公司数控机床的主要系统和配件等。“数控设备技术发展很快,放松学习就会被甩在后边。” 李健伟表示。

攻关彰显本色

“难关挡道。低头和退缩没有意义,必须想办法攻克难关才能继续前进。”这是李健伟对待难关的态度。

2004年。生产能力已跟不上公司发展要求,故障频发,加上系统已落后,因年久部件老化,航天风华公司首批7台80年代的数控设备。如果报废,并在感情上接受不了;如果委外升级,每台需20—25万元,没有资料可查阅,太可惜,是一笔不小的费用;如果自己升级,没有技术做支撑,没有经验可借鉴。

“咱们当作是一次难得的练兵,试试看!” 已成长为组长的李健伟主动接下了该任务。“你们自己升级改造?不可能成功!别浪费人力、物力。”在购买升级系统配置时,对数控设备改造升级难度十分了解的店家老板好心相劝。

近一年的时间里。李健伟带领组员直面困难,顶住压力,认真研读英文的设备说明书、结合公司需要确定升级改造的技术定位、借鉴市场上新设备工作原理明确方案、采购所需的部件和系统。拆卸、组装、调试、在他们不知如此重复多少遍的情况下取得成功,再拆卸、再组装、再调试……第一台升级改造的设备,失败后。万事开头难。并出色完成了任务,李健伟带领着组员全力投入到后续的设备改造升级中,在成功升级改造第一台设备后。现在、仍正常运转着,经过升级改造的7台数控设备。

靠着这种在难关面前勇往直前的精神。李健伟多次出色完成了数控设备维修、改造升级任务,为科研生产的有序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

创新解决难题

“一个优秀的数控设备维修人员,必须会用新办法解决实际难题。”喜欢创新的李健伟如此表示。

2015年底、公司承担多种大型零件加工的唯一一台8米龙门铣床,出现了加工精度不准确的问题,在航天风华公司全力冲刺年度目标的关键时刻。经过诊断,该问题是由保证轴运动精度的光栅尺损坏造成。因光栅尺是进口精密配件,购买更换好需近两个月的时间,多项任务将不能按时完成。怎么办?李健伟在研究、分析光栅尺的作用和设备加工精度控制系统后、决定采取输入相关程序指令来控制加工精度的方式,创新思路,进行零件加工。这一方式、确保了外购光栅尺的同时,保证了任务的完成,设备正常生产。

2017年、导致故障,因使用年限较长电源部件损坏,公司唯一一台为其它机床提供特殊刀具的设备——慢走丝线切割机。作为进口设备、需要一个多月,如请厂家来修复,其部件较为难配,费用达5万余元。“派专人去够买配件进行组装修复。”在现场讨论中,多数人持这种意见。

“修复意义不大,不如升级改造。”李健伟在认真检查设备后表示。他根据设备原理和实际功能需要,并利用市场上现有系统、部件等进行升级改造,摸索着调整设备控制系统和部件结构。通过一周时间的努力。李健伟仅用2000余元费用,便将该设备升级改造成功,较大幅度提升了生产效率。

“这小子,喜欢动脑筋。多次用新办法解决了设备维修中的难题。”公司设备部部长肖国舟在谈到李健伟时,喜爱之情溢于言表。

“你听!这是它感谢的声音。”在刚刚修复好的一台数控设备前,李健伟用手抹了一下额头上的汗水,带着微笑说,听着设备欢快的旋转声。(文/李庆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