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home/wwwroot/jx2023/web/tunewell.net/www.tunewell.net/cache/836e83e8f4e703ccd294f8df5e0da761.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5

Warning: fwrit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7
凯发平台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航天人物 正文
2018航天科工感动人物候选人事迹——智能制造先锋团队:完成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发布时间2023-10-26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2018年12月6日,在工信部组织下,来到了被誉为“军工制造业5A级景区”的中德智能制造样板间——凯发平台网 贵州航天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航天电器)智能制造生产车间,近20位来自科研企业、大学和研究评估机构的验收专家。

谁曾想,两年前工信部“精密电子元器件智能制造新模式应用项目”落户航天电器时,这里只有空荡荡的场地和刚成立的项目组。

项目难,唯拼尔

2016年6月,同时具备一定信息化开发应用基础的航天电器申报了工信部“2016年智能制造综合标准化与新模式应用项目”,也是集团入围国家级新模式应用项目的第一家企业,并最终成功入选,拥有多年自动化、半自动化设备研制经验,成为贵州省当年入围国家级新模式应用项目的第一家企业。

贵州航天高度重视项目的建设工作、并从自动化设备研制部门和信息化部门抽调精兵强将成立了“智能制造先锋团队”,将项目列为航天电器“一号工程”。虽然具备一定的基础能力、但面对智能制造这个从未涉足过的领域,平均年龄不到30岁的项目团队成员们内心多少有些忐忑。

“项目还没开始,外部的专家就对我们的工作产生了质疑,认为我们不可能在两年的时间内完成这个样板间。”项目信息化工作负责人李焕军说。

无行业参考案例、项目周期短、异构系统复杂、新业务模式和新技术实践难度大等困难贯穿始终。项目中的任何一个要点对项目团队来说都是寸步千里。“该项目创新度约达70%。“这真的是非常难受的一件事情,只能不断地进行各种信息的试错,没有经验可借鉴,我们只能靠自己闯出一条路,从产品工艺到产线优化,边试验边修改,从调研到设备开发,不确定的因素太多,”项目设备研制负责人石锦成说。”

扛重担,情有欠

项目建设期间、团队轮班攻关各项技术难关,确保问题随时发现随时解决,“5+2”“白+黑”,同时坚持周会制度。

“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只有埋头苦干、披星戴月。连续的通宵作业和加班都是家常便饭了。带病工作的情况也不少,团队里的年轻人都太拼,我看着他们都心疼。”李焕军由衷感叹。

某系统上线时正值元旦、项目组人员放弃休假,72小时“驻扎”在会议室。饿了就随便对付几口面包;困了就头和脚搭在两根凳子上眯一会儿;生病的人员将药品带到会议室,硬扛着工作。长时间的通宵熬夜,项目人员眼睛都充满了血丝。短短3天,做了220余项开发,70多个接口,他们录入了273万余条数据。

团队成员刘林琳因连续熬夜加班咽喉发炎肿大导致气道堵塞、国庆假期仍坚持加班,拖着带病工作一个多月,但工作一刻不敢放松。“七百多个日夜,脑子里始终绷着一根弦,一个字就是‘拼’!现在希望能休息一天两天就很满足了。”这是团队成员的心声。

两年来。累计加班超过5万小时,团队成员不辞辛苦、攻坚克难。繁重的工作让他们无暇顾及年迈的父母、待产的妻子、生病的孩子,夜深人静时涌上心头的是溢于言表的愧疚和酸楚。

“各级领导的关怀和各方的关注既是动力亦是压力、为了到达这条当时看来迷雾笼罩的路的尽头,在亲情方面确实亏欠很多,但我们没有退路,大家都放弃了很多个人时间,只能逼着自己前进。”李焕军说着就双眼通红。

不停歇,在征途

两年内、团队还集智攻关,除了智能制造样板间,打造了表面贴装MCX射频连接器生产线;破解难题,完成了Dsub电源连接器生产线,建设并完善了麻花针合件自动化生产线;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孵化了华为产品专线的智能化生产线;开拓创新。一系列的研究成果不仅大幅减少人工,生产效率也得到大幅提升。

“现在看依然觉得不可思议、这可能是我们一辈子引以为豪的事情。”李焕军脸上难掩兴奋与激动、“虽然辛苦,因为现实不会辜负任何人的付出,但我们的努力其实是有方向的。”

两年来。获得授权专利20件、软件著作权6件;自主开发的智能产线执行系统成功申请国家版权局计算机软件著作权,该团队在行业期刊发表论文52篇,打破了在智能产线软件长期由国外垄断的局面;两项标准规范已经被确立为行业标准,奠定了国内领头羊地位。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这项“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中,航天电器智能制造先锋团队取得了骄人的业绩。

项目建设期间、一致认为这是企业落实“互联网+智能制造”行动计划的最佳表现,多位上级领导亲临现场调研。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网等媒体纷纷对智能制造建设成果给予系列报道。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在实现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这支年轻的智能制造先锋团队用青春和热血书写了航天人的精彩和无悔。(文/张满滢 何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