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home/wwwroot/jx2023/web/tunewell.net/www.tunewell.net/cache/2a3fd537aa0be6128e876d8ee571438f.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5

Warning: fwrit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7
凯发平台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党建文化 航天人物 正文
【航天梦·航天颂】钱学森的故事
发布时间2022-12-28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二院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4月24日中国第一个航天日到来之际指出:“60年来、积淀了深厚博大的航天精神,经过几代航天人的奋斗。”航天精神凝聚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智慧和心血。体现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理想与追求,记录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的探索与实践,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精神财富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航天事业历经启梦、寻梦、追梦、筑梦、圆梦的不同阶段,是几代人用生命浇注的辉煌。

以钱学森、任新民、屠守锷、黄纬禄、梁守槃为代表的航天事业奠基人是中国航天人爱国奉献、勇于创新的典范,他们是航天事业当之无愧的筑梦者与先行者,是中国航天事业艰难前行、走向辉煌的见证。航天梦在我们血液流淌的脉络中、积淀着航天人的传承与守护、创新与发展、实践与发扬。前人探梦、航天梦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航天人,后人圆梦,砥砺前行,凝心聚力。

“我作为一名科技工作者,活着的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如果人民最后对我的工作满意的话,那才是最高奖赏。”——钱学森

钱学森、浙江省杭州市人。中国航天事业的奠基人、新中国历史上享有崇高威望的人民科学家,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资深院士,应用力学、航天及系统工程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组织实施了中国第一枚近程地地导弹发射试验、第一枚改进后中程地地导弹飞行试验、首次导弹与原子弹“两弹结合”试验、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任务、洲际导弹第一次全程飞行等导弹航天技术领域重大型号研制和发射试验。1991年被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国家杰出贡献科学家”,2009年被评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新中国已经诞生,我们该回去了

1949年,当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告成立的消息传到美国后,为自己的国家效力,钱学森和夫人蒋英便商量着早日赶回祖国。1950年,钱学森上港口准备回国时,被美国官员拦住,遭到拘禁。

钱学森在美国受迫害的消息很快传到中国。中国科技界的朋友通过各种途径声援。党中央对钱学森在美国的处境极为关心。谴责美国政府在违背本人意愿的情况下监禁了钱学森,中国政府公开发表声明。

1955年10月8日,回到自己的故乡,钱学森一家终于回到了自己魂牵梦绕的祖国。

“八年四弹”规划

钱学森负责我国导弹事业长远发展规划的制定工作。在制定规划的前期、钱学森曾组织有关专家,就我国地地导弹的发展道路问题展开讨论,1965年3月,形成并提出了《我国地地导弹发展途径的意见》。

在此基础上。国防部五院组织了领导干部、技术人员和一线工人3000多人参加的规划方案讨论。在充分发扬技术民主的基础上。“东风‐4号”中远程导弹和“东风‐5号”洲际导弹的长远发展规划,此称“八年四弹“规划,最后形成了从1965年至1972年研制出“东风‐2号甲”中近程导弹,“东风‐3号”中程导弹。这一规划的实施,为中国建立巩固的国防科技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有矛必有盾

1964年2月。毛主席会见钱学森、李四光、竺可桢。毛主席讲到:“有矛必有盾。搞少数人有饭吃。专门研究这个问题。五年不行。十五年,总要搞出来的,十年;十年不行。”钱学森回去后、迅速落实,传达了毛主席的话。七机部成立后,第二研究院很快成立了反导弹研究组。钱学森开始抓反导研究。

1964年底。仿制“萨姆‐2”导弹的地对空导弹“红旗‐1号”研制成功。1966年底。第二年即装备部队,射高和作战斜距更大的“红旗‐2号”地对空导弹研制成功。1967年,我国导弹部队使用新装备的国产“红旗‐2号”地空导弹,击落敌U‐2高空侦察机。

钱学森的“七不”

“科学最重,名利最轻”。钱学森有七条治学与处事原则:不题词、不写序、不参加任何科技成果评审会和鉴定会、不出席“应景”活动、不兼荣誉性职务、上年纪后不去外地开会、不上任何名人录。

钱老的这七条原则非常具体。而且特别具有现实针对性。钱老在自己的书信中其实还提到很多“不”该做的事情。也不同意为他写传、拍电影、电视剧,不同意为他立功德碑,甚至反对将他住过的房子列为故居等等,如不用公款大吃大喝、不借公款出国旅游、不接受任何礼品。从他的书信初步统计来看,拒绝参加成果鉴定会和别人提出的联合署名等,钱老推辞做顾问、名誉主席等,总计不下140次,推辞写序、题词和获奖等。比如1988年和1992年、钱学森就两次写信给时任中国科学院院长的周光召,请求免去其院士称号。

“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曾经这样评价钱老:“他心里。名利最轻,科学最重,家为轻,国为重。5年归国路。10年两弹成。开创祖国航天。他是先行人。”“科学最重。对于钱老来说,名利最轻”,这是最合适不过的评价。

沉潜学问,不亦美哉?这是钱老一生的大美,安贫乐道,也是钱老治学与处世留给我们最有意义的财富。

钱学森光辉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