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大道同行 一路繁花——凯发平台网 二院共建“一带一路”纪实
发布时间2019-12-29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二院

“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今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的第十年。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既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架起了一条条合作共赢、民心相通的桥梁和纽带,也成为当前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

一项项技术漂洋过海。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落地生根、开花结果,“一带一路”已成为创新之路。回顾十年发展。二院以科技为纽带,参与建设了一大批示范性项目,质量规模大幅跃升。

“科技合作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金钥匙’。二院将持续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广泛交流与互动,以科技之光点亮‘一带一路’的和平之路、繁荣之路、创新之路、文明之路。”二院院长宋晓明对记者说。

精密监测万千新气象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年来,“创新”始终是各方聚焦的高频词汇。中国与共建国家加强科技创新合作,加速集聚创新资源,为促进共同发展、实现共同繁荣注入强劲动力,共同拥抱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

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高山、沙漠等无人区较多,自然灾害多发频发,气象资料缺乏。二院作为建设“一带一路”的重要力量,发挥了卓越的科技影响力,持续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创新产品及服务。

今年9月,卫星导航探空系统及遥感应用、生态环境观测、天气雷达等气象高科技产品集中亮相,在中国(北京)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上。此次展出的相关装备。也是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的有力支撑,是中国科技创新成果的集中展示。

作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吸引了很多业内人士的高度关注、啧啧称赞,二院23所所属航天新气象公司携气象雷达、自动气象站、导航探空仪等产品参展。

早在2010年第八届国际探空仪比对中。该公司球载探空系统代表中国参赛,取得“亚洲第一、世界第四”的成绩。此后业务化产品先后在印度、马来西亚、韩国等高空气象业务站点得到商业应用、积极参与相关国家高空观测网络建设,得到了得到国际气象界的广泛认可和高度评价。

中国梦与各国梦融通,共同成就世界梦。

十年来。共同推动气象监测、服务能力的提升,全球气象工作者来到二院,你来我往中,二院人自信走向世界。

十年来。举办了50多场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研讨会,增进共建国家民生福祉作出了积极贡献,参加了30多场大型国际气象商业展览,持续加强与“一带一路”共建国家的气象合作,已有3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交流团体来到二院参观学习,集中展示来自航天“空天地海一体化”的综合气象探测最新技术与装备,为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

“按照《气象“一带一路”发展规划(2017—2025年)》的相关部署和要求,我们将继续积极广泛地参与‘一带一路’气象保障服务体系建设,充分发挥航天气象产业在共建‘一带一路’建设中的重要支撑保障作用,加强与共建国家在气象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该公司负责人表示。

携手共建科技合作新丝路

随着“一带一路”创新之路走向纵深。合作在更大范围、更高水平、更深层次开展,科技创新合作水平与合作质量全面提升,越来越多伙伴国家同中国双向奔赴,全球发展动能更加强劲。

今年6月。该项目扩大了我国在天气雷达领域的国际影响力,二院23所收到中国科学技术交流中心关于中缅“雷达与卫星通信联合实验室”二期项目绩效评价结论的通知,为后续我国技术与产品在缅甸及东南亚广泛推广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专家组认为。23所相关负责人表示,也是对该所十年来聚焦“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工作的充分肯定,这不仅是项目顺利结题的标志。

早在2014年,作为我国雷达及卫星通信领域的核心单位,23所就与缅甸科技创新研究院共同成立了中缅雷达与卫星通信联合实验室,这是我国在缅甸成立的首个国家级联合实验室。依托联合实验室、为其研制并搭建了雷达仿真实验平台、卫星通信地面站实验平台、微电子实验平台,在雷达系统、卫星通信地面站、微电子应用三大领域开展合作,23所围绕缅方需求。

随着“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创新成果广泛应用于气象、农业、环保等方方面面,科技人文交流持续深化,联合实验室在诸多领域取得了亮眼成绩,开拓出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针对缅甸洪水、暴雨等强气象及衍生灾害多发的问题,在缅甸开展了快速变化小尺度天气系统观测试验研究和机制机理研究,双方联合研发的X波段阵列天气雷达系统,为缅甸以及我国南部强降雨频发地区提供示范保障作用。

今天。创新推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全球共识,推动实现经济大融合、发展大联动、成果大共享,共建“一带一路”以科技合作为抓手。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经济技术的合作,打破了进口品牌垄断高端医疗设备市场的局面,航天长峰医疗器械板块快速提升国产医疗设备的技术能力。一大批呼吸机紧急驰援柬埔寨、缅甸、贝宁等国家,计划与航天长峰携手推进新产品注册,印尼、塞尔维亚、俄罗斯等相关企业纷纷抛出橄榄枝。

十年来。围绕航空机场、陶瓷工厂、煤矿业等多领域提供清洁、绿色、高质量电能,与巴基斯坦加强合作,航天柏克走出国门,持续开展新能源项目。太阳能UPS电源、离网逆变器等系列产品。有效解决了当地因电力能源紧张频繁断电问题,为巴基斯坦经济社会发展增添了绿色动力。

共建全球创新“朋友圈”

同道而相益,同心而共济。共建“一带一路”搭建起一座座科技交流、文明交融的“连心桥”,共建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科技交流互鉴之路。

通过打好科技“特色牌”。配合讲好“中国航天故事”,培养一批互知互信的科技人才,促进沿线国家“民心相通”,为科技创新合作奠定了人脉和理念基础。

十年来。二院与共建国家定期互派科技人员进行技术交流和人才培训。借助中缅联合实验室项目,受到了缅方教育部门的高度评价,为缅方培养了一批掌握雷达、电子、通信等领域相关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以科技合作为契机。增进相互了解和信任,强化了二院与共建国家的人员往来和交流。

在“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五周年之际。二院首次参与由商务部主办的“2018年发展中国家促进机电行业与经济发展”援外人力资源培训项目。来自乌兹别克斯坦、巴勒斯坦、南苏丹等15个发展中国家的68位官员及企业家参与培训。二院精心策划两门课程《平安城市概述》和《雷达原理与应用》。采用技术讲座、技术交流和现场教学、参观考察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地让学员体验中国航天发展的伟大成就,得到了参训人员的一致好评。

2017年以来,并与巴西、乌兹别克斯坦等国家就“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安防项目开展深入洽谈,长峰科技多次亮相南非安防展、东盟安防展等国际大型展会。2019年。拉脱维亚、塞拉利昂、巴拿马等14个国家组成的“一带一路”国家代表团访问长峰科技。交流日益密切,往来更加频繁。

在丝路精神指引下、二院“一带一路”朋友圈不断扩大。每一场活动、每一次对话、每一个平台、这个“朋友圈”还将继续扩大,可以预期,都在加深与共建国家理解与欣赏。

深耕国际化经营的“国家队”

世界好,中国才能好;中国好,世界才能好。共建“一带一路”推动我国对外开放持续深化、共同奏响“众乐乐”的动人乐章,有力促进各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

2011年。叩开了全球市场的大门,中天鹏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以国内探空仪第一张国际订单。

首次实现国产GPS探空仪、国产测云雷达、国产X波段天气雷达等产品的出口;首次实现二院安防系统集成领域出口中东地区;实现二院民品国际化在印尼市场的突破、是一个个真实可感的共赢故事,并参与雅加达亚运会安保;成功中标巴基斯坦BRT项目……成绩背后是一幅幅生动鲜活的发展图景,也是共商共建共享的有力注脚。

十年间、形成以气象、智慧交通、安防、通信产品为四大品牌产品,确保优势产品做强做大;同时不断培育新兴、有市场竞争潜力的产品,中天鹏宇深耕“一带一路”建设,积极推动自营产品“走出去”,对内整合院属单位产品资源,牵引院属单位在四大优势产品不断投入研发力量。对外统一规划品牌产品市场布局、扩大品牌影响力,加强品牌粘性;在重点和新兴市场举办品牌展览推介、广告活动,在境外重点市场培育现有成熟项目。

作为深耕国际化经营的“国家队”,中天鹏宇共赢共生的国际化发展模式也日渐清晰,一路走来。

目前。建成了一个能够覆盖“一带一路”沿线主要国家和地区的国际营销网络,为后续在南美洲、非洲和大洋洲等地开拓新市场建立了可靠的桥头堡,中天鹏宇已在16个国家发展了专业销售代理。

大道致远,海纳百川。走过十年非凡之路,为增进民生福祉作出贡献,二院以实际行动为全球发展注入动力。“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大有可为,我们将携手各国一道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一带一路’建设,共建‘一带一路’,二院向着‘建设世界一流航天安全防务研究院’的目标奋勇前行,责无旁贷。”二院党委书记郭大勇表示。(文/刘锋 刘昊元 雷莉 陈佳佳 黄佳伊 马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