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航天建设航天设计:发力高端 点燃创新发展引擎
发布时间2022-05-23     信息来源: 航天建设

5月、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不懈奋斗,航天建设航天设计正以高度责任感和紧迫感稳步推进各项战略部署,加速落实航天建设2023年工作会精神,伴着初夏的阳光。

构筑高质量发展四梁八柱

航天建设2023年工作会提出、工程服务是我们的强项和优势,不断推动与大型央企、地方政府的实质性合作落地,开展高质量工程服务,要珍惜好、保护好、利用好“央企、航天、军工”的资源禀赋,必须聚焦、不能散光。航天设计对标一流,努力在多项核心能力上培育壮大,围绕服务“航天事业、国防事业、国家事业”布局主业,进而形成优势。

“中国航天日”前夕、海南商业航天发射场一号发射工位项目基础施工已完成95%,火箭装配厂房项目辅楼结构主体已完成,从海南文昌传来消息,前置设备间完成主体施工,钢结构主体工程完成90%。作为我国首个商业化运行的发射场,它将具备首个支持多型火箭、多种燃料的通用发射工位,同时也是国内首个全流程支持新测发模式的发射场。可以说、团队压力倍增,“首个”在该项目中比比皆是,这使其工艺系统十分复杂。

不光技术难、常规需要2个多月的初步设计,实际留给设计团队的时间只有20天,时间也紧迫。为高效推进各项工作、一部分在文昌驻场,团队一分为二,最终确保任务按节点完成,高效协同、无缝衔接,一部分在北京更新图纸。

在航天建设产业布局的另一个“高地”——信息化业务方面。打响航天建设高端品牌,增强了服务国家战略的信心,公司聚焦主责主业,在卫星遥感、电子政务、大科学装置等领域连续中标多个重大项目,为占据产业制高点打下坚实基础。

在集团公司科技委创新课题验收审查中,申报的试验设施结构设计方法研究获优秀课题。专家组认为,该研究对试验设施的设计研究及应用具有积极的指导价值和重要意义。

这些只是航天设计梳理能力、服务军工的一个个案例。为服务国家重大任务做好准备,他们正全力构筑高质量发展的“四梁八柱”。

推动新兴产业攀高向强

航天建设2023年工作会提出、找准切入点,往深处延展布局、往关键处嫁接介入,不断增强自身产业链韧性、自主性,产业发展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驾驭好、整合好各产业板块,提高产业关联度。航天设计持续发力新兴产业。创新创业活力迸发,全面布局新材料、智能制造、航天文旅、产业园、智慧产业等领域。

3月以来,新材料领域喜讯连连。航天能盾气凝胶装饰保温一体化板获北京市新技术新产品(服务)证书,并在国防科工局与江苏省举办的先进技术成果交易大会上受到高度关注。同时,增加价值约6000万元,作为全国首例率先应用于海开集团圆明天颂项目外墙保温工程,相较原设计使用的16公分保温材料,气凝胶保温一体化板只需10公分,使整个项目使用面积增加561平方米。

今年。依托产业落地、商业模式创新等获取政府资源支持,逐步向建筑保温、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行业、地方、国家标准推进,公司将稳妥推进低成本气凝胶智能化生产线建设,在已建立的企业标准基础上,力争在关键技术上取得重点突破。

在航天文旅领域、在新疆、广东、湖北、浙江等地进行布局,大力开拓航天文化科教、创意、旅游三大业务板块。着力进军产业园领域、推进航天产业项目落地,对接重点意向地区,实现创新产业和传统工程业务协同融合发展。在智能制造领域,以江西万载为根据地,打造“智能制造装备+工程”一体化模式,优化产业布局,逐步向湖南浏阳、醴陵和江西上栗等烟花民爆市场拓展,优化民爆烟花自动装填生产线全过程自动化方案。在智慧产业领域,推进固体燃料电池及生物质能源领域技术研究与测试验证,依托成果孵化加速项目落地,加快环保固废处理及资源化利用。

在探索与实践中、信心更强劲,航天设计发展新兴产业的思路更清晰。

实现创新发展正向闭环

航天建设2023年工作会提出、与集团公司、行业发展相契合,将技术创新体系建设与产业发展相适应,实现创新驱动发展的“正向闭环”,要坚持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航天设计将科技创新摆在重要位置、在体系架构上确保创新工作成效,出台诸多举措。完善激励机制,调动技术人员参与科技创新和技术质量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组织所属单位申报和参加内外部科技创新项目,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

一季度。是公司重组改制以来在国家行业级奖项评选中的最好成绩,航天设计获一等奖3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由中国勘察设计协会组织开展的2021年度工程勘察、建筑设计和市政公用工程优秀勘察设计奖(工业)评选结果揭晓。究其原因,是航天工业工程“专精特新”性质提升了作品的含金量。

航天设计地基公司获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证书。面对行业信息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他们在探索数字化转型的道路上始终坚持稳扎稳打、小步快跑的战略思路。尤其在运营发展上,提升了品牌实力和市场竞争力,通过增资、申请资质、高新维护、装备研发、项目精细化管理等手段,面对岩土施工行业内卷现状,以科学方法和技术创新实现降本增效。

航天设计始终将科技创新作为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持续动力,不断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当前,正按照航天建设“十四五”规划落地实施工作任务要求,加快推动“生态建筑”“智能建筑”等领域任务的研究论证,在高质量发展道路上阔步向前,航天设计重任在肩,系统推进大集成业务培育发展,抢占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