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从蹒跚起步到阔步向前——航天江南航天控制公司液浮陀螺成长记
发布时间2022-10-12     信息来源: 航天江南

从1999年几个人的新品组。到现今几十人的液浮生产线;从2000年第一型液浮陀螺的夭折,到今天创5000只的历史新高;从遵义山沟里的31车间到贵阳的惯性技术装调车间。20余年,在拔山涉水中开拓,从万水千山中走来,航天江南航天控制公司液浮陀螺在历史的年轮上刻写下闯关夺隘的不凡历程。

从“几个人”到“一群人”

聚粒成光、彼此相守。1999年、来自不同岗位的小伙伴走到一起,走到了液浮陀螺新品组,在梦想和使命的感召下。2000年在大家不断摸索、共同排除万难下,但后续又因种种原因,第一只液浮陀螺房装配完成,公司史上第一型液浮陀螺夭折了。2001年、为了液浮陀螺的研制、一支由6人组成的团队再次集结,她们都经历了反复拆装、排故、重装到成功,仪器仪表的选用、工具量具的采购、工装的设计制作等一切都亲力亲为;从液浮陀螺的每一个零件开始,她们从装调房间的布置。

在液浮陀螺实现小批量生产后、也同时开启了多个型号的研制,液浮组负责浮子组件和陀螺的装调,很多组件分到其他专业班组承担,2007年搬迁贵阳,到2010年浮子组件成立单独班组,液浮组只负责陀螺装调、充油、充气和调试,工序划分更精准、任务安排更完善,液浮组又补充了好几个人员,装调任务的增加。

液浮陀螺就像一颗小小的“种子”,在“几个人”到现在“一群人”的精心浇灌下茁壮成长,成为公司重要的惯性器件之一。

开启机械陀螺装配2.0

在研制液浮陀螺之前、车间所装配的陀螺没有液浮陀螺小型化,且对洁净度的要求也没有液浮陀螺高,因此液浮陀螺的装配为机械陀螺的装配引进了许多新设备,同时对其它机械陀螺的要求也有了一定的提升。

百级间的诞生。陀螺装配初期一切都是困难的,装配师傅们对液浮陀螺的概念是空白的。当时的公司总师经常给装配师傅们讲陀螺理论知识,还趁着去北京出差带回一本宝典——《液浮惯性器件》。现在这本书也是每一位液浮陀螺新人必看的书。为了提高装配间洁净度,早期装配师傅们每天用绸布打扫卫生,不允许化妆,还要跪在地上用绢纺绸裹着海绵擦地;进入洁净间更换全套防静电衣服鞋子进行风淋,不允许在洁净间进行任何易产生尘埃的动作。后来公司搬到贵阳后,就有了专属于液浮陀螺的装配间——百级间。

显微镜的普及。显微镜对于液浮陀螺装配的员工来说。就是她们的第二双“眼睛”。高洁净度要求的液浮陀螺。她们经常需要在60倍的显微镜下进行各组件的清洗,因此,清洗是最重要的工序之一,一个看似不起眼的小白点都可能导致产品的不合格。其它机械陀螺对洁净度要求没有液浮陀螺那么高、不需要用到显微镜,但后续显微镜也慢慢在其它一些机械陀螺的装配岗位上普及,从此显微镜不再是液浮陀螺的专属“眼睛”,它的存在让公司惯性器件的组装质量有了大幅提升。

水基清洗设备的引入。当零组件从库房领出后零件上会残留多余物、但这样并不会让多余物减少多少,因此装配师傅们在进行精洗前都会用超声波对零组件进行超声波清洗,而且为了节约成本还要对清洗液进行反复过滤。早期、一不小心又前功尽弃,装备师傅们清洗2个宝石轴承就要花费一上午的时间,如此反复,φ0.6的轴承孔在60倍的显微镜下不允许有任何多余物,经常清洗到只剩一两个小白点时,到最后清洗干净棉花丝已经装满2个垃圾盒,蘸上清洗液在显微镜下轻轻地清洗轴承孔,她们用经过处理的牙签裹上几根棉花丝。清洗完一个液浮陀螺所需的所有组件已经是晚上10点、后来公司引进了水基清洗设备,因此在精洗时速度也有了质的飞跃,有时基本看不到多余物,经过水基清洗的零组件多余物都有了明显的减少。现在车间大多数零组件在进行装配前都会先进行水基清洗,大大提高了清洗效率,然后再精洗,降低了员工的疲劳强度。

经历九九八十一难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液浮陀螺初期,经历了九九八十一难,对于液浮陀螺的一切都还处在萌芽期的装配师傅们,如同唐僧西天取经。

第一难,浮子组件的平衡。浮子组件作为液浮陀螺仪的心脏,它的平衡量直接影响到陀螺仪的加速度敏感系数,而模拟陀螺在工作状态下的平衡方法也让大家缴尽脑汁。第一个浮子组件反复平衡近半个月、再次进行平衡,液浮陀螺研制团队摸索着方法,锉削螺钉,径向平衡了平衡轴向,点胶固化后复查平衡量变化较大,从油液用电吹风加热到放在冰柜里降温,从轴向到径向再到轴向,杨章琴师傅每一天把手浸泡在几万块钱买来的氟醚油里,拧进拧出,总结着经验,在螺钉上搪锡,再到测完浮子转动惯量的时候整个团队都兴奋不已,小巧的精密螺刀反复调整着平衡螺钉,当第一个浮子组件圆满完成平衡到称重也符合要求,温循去应力到再平衡,从平衡螺钉的切削去重到平衡螺母钻孔去重。后来连续装了好几个浮子。再到浮子平衡时平衡螺钉的选用和切削量影响的平衡质量越来越精确,连点胶量对平衡量的影响是多少也被量化,就初步控制平衡量,从电机装到浮筒上时。杨章琴将浮子的装调技能和经验撰写成论文。同时浮子组件的装调方法也被固化成工艺规程,参与公司第二年青工论文比赛并获二等奖。

第二难。宝石轴承的清洗。每一位液浮新人来到液浮陀螺组最开始清洗的、清洗时间最长的就是宝石轴承。只要把宝石轴承清洗干净。其它的零组件清洗都是小问题。液浮陀螺组的朱晓燕师傅。找到了提高效率的方法,在一次与宝石轴承持续到凌晨的“交锋”中。在过程中。她不断更换清洗液,她终于找到一种混合液用来清洗能够达到很好的效果,在反复摸索与试验中,一会儿用两种清洗液混合,一会儿用纯的清洗液,该混合液一直延续到今天。在与宝石轴承的“交锋”中。也成为心灵手巧的“木工师傅”,在她们的手里不一会儿就成为用来清洗宝石轴承的“宝签”,从此“混合液”加上一根“宝签”,她们不仅成为百折不挠的“实验家”,成为师傅们战胜宝石轴承清洗的法宝,一根小小的牙签。

第三难,导电游丝的焊接。导电游丝的焊接是液浮陀螺装调难点之一,从导电游丝的绕制成型、到搪锡、再到焊接每一步都要小心再小心,加上护线板接线柱槽口里的高温环氧,不容易上锡,铍青铜材质的它,不仅考验眼力更考验耐心,不然稍不注意它就变形,在焊接到护线板上之前需要经过复杂的加工,焊接难度较大,易变形的它,从而不能使用。胡敏师傅凭着2年多的挠性陀螺焊接经验,对护线板槽口有胶的就用手术刀去除干净再搪锡,槽口里垫上垫片,让更多的成员成为焊接高手,寻找到导电游丝的“克星”酸性焊药,反复练习,终于可以轻松搪上锡,将丝的高度用垫片来控制,她还将这些经验分享在团队里。

……

最后一难。液浮陀螺的总装。装配师傅们在排除前端所有困难后。终于来到了液浮陀螺装配的最后一步——总装。在他们看来。更是一项磨炼性格的好工作,液浮陀螺的总装不仅考验人的耐心、细心。比如当历经千辛万苦终于看到希望时、这是液浮陀螺装配中的一个常见问题,端盖或轴承座的宝石轴承受伤、有多余物等因素,导致的原因有很多种:轴尖受伤、有多余物,突然发现摩擦力矩超差。她们每一次都要对这些问题进行逐一排查、不达目的决不罢休,即使工作到很晚也会将问题找出来。这种精神也影响着液浮陀螺的每一位新人,促使液浮陀螺从最开始24小时总装出1只到现在的周产125只。

铭记拓荒岁月、铭记向阳来路。“十四五”开局之年、行最远的路,为企业高质量发展不懈奋斗,追最真的梦,充分发挥三线精神、航天精神、工匠精神、劳模精神、以实际行动助推公司惯性器件再上新台阶,惯装人以最初的心。(文/孙先静 杨章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