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二院206所:技术创新助力产线升级 砥砺前行推进产业发展
发布时间2021-09-21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二院

为了打造高质量产品。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实现了燃气、电动、液压舵机的柔性化生产,规划建设了舵机柔性化生产线,二院206所舵机事业部突破现有生产模式,舵机柔性化生产线也成为二院自动化生产示范线,构建新型生产管理模式,瞄准规模化生产方向,追踪行业发展的前沿技术,极大地提高了舵机产品质量一致性和可靠性。

谋篇布局,制定攻坚方向

为了实现高集成度、高复杂程度、多产品、多批次任务的舵机产品的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生产。以提高自动化程度、降低生产人员工作量、提高生产效率、全面提升产能为目标,充分结合运用自动化、网络化、智能化、柔性化的先进技术,探索批量化精密产品自动化生产模式,206所提前规划,在积极落实集团公司“三类制造”“三类在线检测”的战略部署基础上,舵机事业部领导抽调精兵强将组成生产线攻关团队,以所领导主要负责、科技委总工艺师技术负责,策划舵机自动化生产线的建设。攻关团队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价格进行比较,并通过审定,对多个生产技术方案进行优选,了解适合航天精密产品批生产的生产模式和先进技术,最终确定了柔性化生产线的实施方案。

齐心协力,凝聚攻坚力量

舵机产品零件加工和组装精度高。如何实现关键零件的快速匹配,已经达到μ级精度,事业部副主任王凯带领团队成员翻阅查找大量资料,完成了生产线建设调研、工艺优化论证、技术要求编制、方案论证设计、评审以及各组件的采购加工、系统安装调试工作,与产线建设厂商一同进行方案研究,攻关团队凭借着航天精神以及“没有不可能”的意志攻破一个个难关,如何实现生产过程中磁性、距离、角度、电气指标、整机性能的自动检测,在短短的几个月的时间内,甄选可行的技术途径,将“不可能”变成了现实,摆在团队成员面前的是一个个难题,与生产线建设厂商进行沟通,如何快速实现物料的精确管理,产品生产流程长,同时,这些难题没有其他现有技术和设备可以借鉴,每一工序都有相应检测要求,带队对国内先进制作企业民用生产线进行调研,如何实现物料的自动化识别。

昼夜奋战,确保项目节点

为了尽快完成各模块技术要求的编制及合同签订。经常每天早晨5点多便已经在上班的路上,晚上九十点到家也成了家常便饭,很多时候一天与三四家厂家交流探讨,每天通过电话、视频语音及面对面交流等方式与各厂家进行技术方案研讨,经常往返于研究室和生产现场,以便尽快启动方案设计,经常是下班之后编制技术要求和处理批产项目的一些过程问题,而他手里还负责了三个批产项目的生产任务,在保证任务顺利开展的前提下,团队主力工艺师程建安将每天工作安排得满满的。

功夫不负有心人、终于在团队成员的努力下如期完成技术要求的编制、合同的签订,为项目的实施奠定了基础。

全力以赴,助力产线升级

由于疫情原因、按照计划各责任人每天盯进度,为了保证设备加工件能够按时到场便于安装,将责任落实到人,攻关团队根据项目主计划倒排安装调试计划,协调各设备外协厂家,设备采购及加工件进度也受到一定程度的影响,每周室内例会汇报进展情况,对于滞后的环节制定突击措施。

为了保证工艺流程验证环节顺利开展,工艺师任宏、门广强参与每一工序生产验证过程,而他们几乎没有休息过一个完整的周末,完成了各项工艺试验,对每一项问题进行记录并追踪外协厂家尽快落实,确认各模块软件、硬件的功能及存在的问题。工艺师童浩开展重点项目技术攻关、完成了零件识别、充退磁系统、数据分析等系统的验证,制定工艺方案。设计师谢潼、刘冠达、周林阳、刘剑参与通用测试系统的研发、确保测试参数完整与准确。终于在大家的齐心协力下、确定了工艺参数,生产线设备按时到场并按照原计划顺利完成设备的组装、系统联调、各模块工艺流程验证,同步完成了各环节工艺试验。

近期、提升了生产效率,生产能力得到大幅提升,为206所产品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升级提供了有力保障,舵机生产线攻关团队如期完成了舵机柔性化生产线建设,在短短的三年内挑战完成了燃气舵机生产线及机电舵机生产线的建设,以及“敢干、苦干、实干”的精神,正是因为团队成员拥有“敢担当、勇作为、抓落实、重执行”的工作作风,保证了产品质量一致性,建设了近一百个信息化工位,同时也为后续生产线智能化的升级建设和舵机精品的打造奠定了基础,缩短了生产周期,降低了生产成本,实现了舵机生产过程物料管理条码化、物料配送精准化、过程检测程序化、过程数据信息化、重点工序自动化、部分工序去人工化及全流程的信息化可追溯管控。(文/门广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