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航天汽车所属航天三菱备战汽车变革时代
发布时间2021-07-16     信息来源: 航天汽车

“明者因时而变、习近平总书记在博鳌亚洲论坛上曾引用这句古语谈改革创新,知者随事而制”。秉持这一继往开来的发展理念。大力在新技术领域开展探索,航天汽车所属航天三菱专注于技术创新、产品研发、团队建设及产业布局等工作,加快了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步伐。

突破重点领域 技术全新升级填补空白

《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图2.0》(以下简称《路线图2.0》)的发布,将节能与新能源汽车产业的发展提到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与此同时,汽车行业面对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油耗法规。在全新的市场形势下,基于联盟内整车开发需求及国内市场需求,研发了贯穿全新设计理念和平台化的1.5TD和2.0TD系列发动机,航天三菱敏锐捕捉到未来趋势,依托“雷诺-日产-三菱联盟”(以下简称“联盟”)在协同工作中形成的强大创新能力。

1.5TD涡轮增压直喷系列发动机

其中1.5TD系列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经过中外技术人员多年共同研发,陆续配装东风启辰、东风柳汽、东南汽车、观致汽车等客户的新车型,已于2019年底实现量产。全新平台的1.5TD发动机将逐渐成为航天三菱主力产品,逐步替代现有4A9系列产品。

据悉、而且具有通过技术升级满足未来更严格排放标准的潜力,1.5TD系列缸内直喷涡轮增压发动机不仅满足国六b标准。此外、在全新平台基础上衍生的阿特金森系列发动机产品,大幅提高了热效率,全工况平均油耗降低4%~5%,且排放指标优于国六b的要求,做功膨胀比大于压缩比。搭载于混合动力平台。配合DVVT、LPEGR和多项降摩擦技术,该系列发动机还可进一步降低综合油耗,实现产品应用领域的更多拓展。

航天三菱全新系列发动机产品是在对市场充分调研和判断的前提下。填补了航天三菱在直喷发动机技术上的空白,为企业赢得市场增添了利器,具有很强的战略性、先进性、自主性、效益性,选择的全新技术路线。

紧跟行业趋势 两个方向战略布局汽车新时代

随着《路线图2.0》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相继公布,汽车产业变革加速,技术研发意义凸显,市场竞争更趋激烈。

在此背景下、航天三菱主要依据三项原则开发新产品: 一是以政策为导向,通过自主创新和合作开发等方式,新产品必须符合国家对汽车行业提出的油耗法规和排放标准,满足客户对发动机及升级产品的个性化需求; 三是本着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原则,不断提升新产品的品质和技术含量,以及新能源汽车的电动化平台需求; 二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满足联盟内客户对新产品的配套需求。

1.5TDATK增程器总成

航天三菱在产品规划战略上着重布局两个方向。 一是依托现有技术积累和联盟的技术优势、持续发力高效节能发动机研发。以实现量产的1.5TD发动机和正在研发阶段的2.0TD发动机为例、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高效气道、高滚流比和高压缩比,2.0TD发动机更集成了前瞻性技术,性能及品质均达到国际一流水平,大量采用轻量化设计、集成化技术、高性能技术和低噪声技术,产品各项性能指标完全对标国内和国际主流产品,缸盖集成排气管、350bar高压直喷、阿特金森循环等多项当今主流降油耗、降排放技术措施,这两款全新平台系列发动机在开发设计阶段。 二是根据现有机型储备和全新缸内直喷系列机型、以市场为导向,优先发展混合动力平台专用发动机,其中包括轻混、插电混和增程式发动机等机型。在现有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机型上、开发适应增程式混动系统的专用阿特金森或米勒循环汽油机,这也是新能源汽车产业规划对传统内燃机动力提出的必然要求,尤其是在1.5L涡轮增压缸内直喷机型上。

目前。并在多款整车上搭载试验,发动机热效率可达40%,已基本完成项目开发,航天三菱与清华大学、精进电动等合作开发的科技部“一体化高效增程器项目”。 智能制造是两化融合的主攻方向,是增强我国制造业发展优势的关键所在。航天三菱紧跟时代步伐,在该领域进行了一系列布局。2019年,信息有效整合及传递,其主要探索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智能制造信息化系统建设,航天三菱获评沈阳市第一批智能工厂示范项目,在顶层推进对生产计划指令下达、生产过程监控、设备运行监控及物流配送跟踪的信息化和智能化,实现了全局生产管控目标;在底层开展各主要设备之间的互联互通。 二是在生产线智能化、柔性化方面。充分利用机器人技术高效精准的特性,有效提升了产品质量保证能力,实现关键尺寸、关键位置100%检查及识别,有效提高了生产线自动化和柔性化水平;利用在线检测、机器视觉技术,实现关键质量信息的全存储和可追溯,保障了相关工序的一致性等要求。 三是在智能制造自主创新方面,助力了航天三菱的智能化建设,从而涌现出一线员工自制涂胶机、试漏机及AGV小车等多个低成本高收益的智能化案例,注重“人智”,没有盲目追求高额投资带来的超车式智能化,而是在“机智”的同时。

依托联盟优势 建立完善综合研发体系

近些年、通过与联盟多个项目的合作开发,持续增加对研发工作的投入力度,航天三菱依托联盟雄厚的技术基础和自身多年的技术积累。目前、发动机机械开发、燃烧开发和工程应用开发,航天三菱建立了较为完善的综合研发体系,还包括联盟对整机品质进行的严格质量管控体系和生产制造过程管控体系,全方位保证产品的优良品质,发动机及零部件的动力性、排放、经济性、NVH和可靠性试验验证等,除了研发方面的发动机零件及整机设计和优化分析,整车油耗及排放验证。在通过日本三菱汽车的技术检证后,航天三菱的产品被授权使用“三菱”商标。

2.0TD涡轮增压直喷系列发动机

据悉、航天三菱的产品研发应用了全数字设计概念,使用多种国际先进的CAD/CAE工程软件进行高效开发工作,使工作更加严谨、高效,有效缩短了产品研发与市场应用对接时间,同时利用DFMEA、APQP等开发工具。试验台架方面。新扩建的研发中心已投入使用,从根本上保证发动机的开发进度和质量,全部采用当前国际主流的试验设备,现拥有满足国六排放测试标准的整车低温排放转毂、动力总成、发动机总成和发动机零部件等全方位的专业试验室20间,依据日本三菱汽车标准和国家行业标准等实施发动机总成的各类耐久考核试验;同时还能够实施整车排放关联的开发试验,以及包括混合动力在内的动力总成开发试验,可进行发动机电控系统的台架基础标定、各部系统的开发试验。

目前。研发团队由包括日本三菱汽车派遣的技术专家和本土专职产品研发人员共同组成,航天三菱研发团队由产品设计、CAE分析、产品开发试验、产品应用开发4个功能模块组成。自团队成立以来。各型号发动机累计销量超过600万台,有力地支持了我国汽车产业的发展,并实现了量产,先后通过技术引进、合作开发、自主研发,已成功完成4G6系列(含增压机型)、A9系列(含增压机型)、4K系列及全新1.5TD系列(缸内直喷含增压机型)等多个型号发动机的研发项目。

一直以来,大力坚持技术创新,产品开发借助并同步日本三菱汽车,航天三菱始终坚持走“合资、自主”相结合的道路,并逐渐形成了“生产一代、试制一代、预研一代”的产品升级换代模式,依托联盟雄厚的技术基础。航天三菱积极开发适应联盟内和国内市场需求的系列化、多元化新产品、在联盟未来规划中,以满足汽车变革时代更加多样化的市场需求,还将充分利用航天三菱的研发资源参与开发更多新产品。 (文/马鑫 张雅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