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60多天拼搏,只为“巨龙”腾空的一刻——航天三江试验队侧记
发布时间2023-08-08     信息来源: 航天三江

历经60多天的外场试验任务、惊艳了在场所有人,准确落在预定位置,依次完成既定动作,产品如巨龙腾空一跃,随着口令的发出,任务圆满完成。随着任务圆满完成,一路的酸甜苦辣别有一番滋味地涌上心头,“我们真是上演了一把航天版的‘人在囧途’”,凯发平台网 航天三江试验队员回忆起这两个多月来的点点滴滴无比感慨。

不畏艰辛,奏一曲强军高歌

“坚持自主创新、践行强军首责”一直是这支队伍秉承的宗旨,吹响冲锋的号角,作为代表整个集团公司与外部竞争的队伍,毅然带领队伍砥砺前行,技术负责人屈总和行政负责人缪总接过重担。

试验场工作往往是细节决定成败。在两位负责人的带领下,队员们进入试验场后立刻开展全面质量复查工作。质量技术组组长老张严把复查报告中的每一处细节,使得试验进程得以畅行无阻;技术负责人助理老郭反复对负责编制的技术文件进行核对,促使技术交底工作得以顺利推进,洞察技术漏洞、消灭技术疑点。

最令人感动的是队伍里的专家顾问——杨总和李总,虽然他们已经步入耄耋之年,常常认真细致、不厌其烦地对历次复查会上的疑点、难点进行风险分析,但却像“90后”一样身上永远有用不完的力量,为团队把好质量关。就这样、试验队员们对每一颗螺丝钉、每一条电缆连接器、每一道工序进行反复查看和确认,确保产品“出手即是精品”。

“这个试验队工作进行得有条不紊,给我们一种放心的感觉。”用户在看到试验队的工作面貌时说。队员们不怕吃苦、敢拼敢干的精神,赢得了用户与集团公司领导的高度赞赏。

面对困难,始终选择迎难而上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紧张的交付节点,令本就紧张的试验周期“雪上加霜”,遇上疫情。

起初。3名先遣队员奔赴外场准备进行试验任务。他们好不容易挨到14天隔离期满。试验所需设备在运往试验场地的途中被“拦截”了,到达试验场地后却突然得知。为了尽快开展试验。前去“接应”,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队员小赵和小章当即决定马上动身。他们一路顶着近40摄氏度的高温和强烈的紫外线,终于将两个一人多高的设备箱运达试验场地,辗转四地,经过三天两夜不眠不休的跋涉。

试验场即战场。试验驻地和北京相比昼夜温差大,空气也异常干燥,到达现场后试验队员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不服、上火、过敏、口腔溃疡等情况。随队医生说得最多的话是“该买药了”。房间里没有空调,队员们经常是半夜工作回来已经过了热水供应的时间,每天只在晚上特定时间有热水,只能用凉水简单冲洗一下。

天下起了大雨,小宋、小田二人冒着大雨进行试验保驾工作,为了如期拿到宝贵的试验数据,气温骤降。试验结束后。但工作服仍被雨水浸湿,他们二人虽然身穿雨披,汇成一条细细的雨线,豆大的雨滴顺着他们的头发不停地从下巴滴下。

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因为他们知道,始终绷紧一根弦,大家没有抱怨,丝毫不敢放松懈怠,试验任务是对航天工作者辛苦努力成果的考核。

千里点穴,打入一针“强心剂”

大道至简、实干为要。为了确保产品的材料达到要求、李总、小朱带领技术团队加班加点、攻坚克难,最终攻克难关,前期针对提高产品材料的要求。洪总、小班等人通过大量模拟设计和验证测试、解决了产品关键技术难题。沈主任等加班加点完成产品总装总调、将生产周期缩短一半。小李率领团队“7天24小时”在线、实行三岗确认制,保障产品各环节高效运转。

出现问题后、持续工作到凌晨3点,队员们马上会同配套院所进行数据初步判读。随后,立即投入到数据分析工作中,试验队立刻回京,丝毫没有休息。在经历数天“白+黑”连轴转高强度工作后。队员们迅速定位问题根源,最终取得相关试验的成功,完成报告并通过专家组的评审。

任务取得阶段性成功后。大家继续秉承严慎细实的工作作风,认真做好技术准备工作。队员们轮番值班。每隔几小时检测系统相关参数,严密监视产品在封存期间的状态,确保产品技术状态正常。正是前期的扎实工作令产品总检查一次通过。全体队员不怕吃苦、敢拼敢干,“关键时刻顶得上、遇到困难敢担当”,最终获得了任务的圆满成功。文/孙琳琳、李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