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arning: fopen(/home/wwwroot/jx2023/web/tunewell.net/www.tunewell.net/cache/90a94c36532fcee9f7796cc9cee9bf41.html): failed to open stream: No space left on device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5

Warning: fwrit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6

Warning: fclose() expects parameter 1 to be resource, bool given in /home/wwwroot/jx2023/index.php on line 567
凯发平台网
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跑起来的生产线——航天三江红峰公司亿元新订单总装侧记
发布时间2020-12-06     信息来源: 航天三江

“这个月生产量比上个月增加了3倍!照这样的进度跑、再拼一拼就能保证按时交付。”5月20日、生产线能跑起来,航天三江红峰公司19车间副主任陈恒心情不错,生产任务按计划推进,他觉得累点也值。

公司接到亿元新订单,产品提前进入总装,总装车间19车间拉满弓满负荷生产,年前机加件、物料齐套。突如其来的疫情、进度难保,让任务积压。19车间开启长跑冲刺模式,日夜不停,确保“后墙不倒”,火力全开。车间早早策划,提前攻克短线,一次做对,让生产线高效率地跑起来。


一天一个“马拉松”

车间的工人周欢欢是公司首批复工的员工之一,从3月3日复工到现在,他只休息过1天。他手中的任务重,是生产线上的马拉松选手。24小时待命,不干完不走人,这是19车间的惯例,“后墙不倒”精神练就一批生产马拉松能手,今日事今日毕。“要完成每天的任务,师傅们就是一天跑一个马拉松,在超负荷地抢任务。”车间主任龚元峰一直守在车间,在家的时间往往只有五六小时。

任务分配到人,任务难度合适每个人。复工后,根据交付节点倒排生产计划,车间策划周详,将产品生产计划细化到每天,关键工序还排产到小时。每一个细节落实,生产线忙而不乱,有序运转。


该任务产品工序较多。16套产品一组一周转,各个工序间无缝对接,单板调试、刷漆点胶、总装测试、写入软件、各类试验等。主管调度手上的生产计划表就是铁令。上道工序完毕,下道工序刻不容缓。经常单板调试完后,刷漆点胶工序就到了凌晨,迎着朝阳回家,灌胶工和试验工都是在暮色中进厂。


办法总比困难多。“红本放工艺通知单。谁都不许把记录放在自己手里,蓝本放产品记录,避免产品状态混乱。”为了提高生产效率,艾书豪和周欢欢在驾驶仪组组内实行“看板管理”。将产品信息分类存放,既直观又方便。“这张A4纸上密密麻麻的格子里记录的是产品各个部件的配套关系,哪个部件配哪个壳体一目了然。这些产品数据以前要用掉一整本记录本记录,现在用一张A4纸就能搞定。”随着产线的运行,各项记录也跟着提速。

“小组内部不断优化生产流程,以备有人家里有事随时可以替补顶上,把产品分解成各个工序,现在我们这条小流水线内每个人都精通各个工序,2个人负责一道工序。”不断优化的产线很顺畅,周欢欢干活干得很欢。

产品试验环节是个短线、19车间联合试验中心成立党员突击队。该突击队共有32人、保质保量完成该产品交付任务,从车间主任到主管调度再到技术员、装配工都只有一个目标。

“3号温循箱10点下产品。10点30再上8套,今天必须完成16套产品试验。”主管调度孙林在试验组安排好任务一溜烟又不见了。产线跑起来要协调各个班组。孙林在车间1楼和4楼上下穿梭,安排任务时都是跑着去的,大家都笑称他成了19车间的“博尔特”。

“8点15分。2号温循箱测试;9点,3号温循箱下产品,1号温循箱测试;8点45分。”试验组组长鲍金华对着记录本在手机上设闹钟。该任务试验状态多。组里人员吃紧。每个人负责两个试验箱。这个测试完了另一个接着测,试验工在两箱子间来来回回。鲍金华说:“我们的工作量达到超过平时的一倍,一人干两人的活。”

贴心保姆“007”

产线跑得快不算数,只有一次做对,才能跑出高质量、高效率。技术保障必不可少、工艺人员成为生产线上的贴心保姆,质量问题随时解决,技术服务随时跟进。

工艺处成立了“007小分队”,7天不间断,从早上0点到第二天0点都有工艺员24小时保障现场。他们对于易出现操作类质量问题的关键工序。保证生产进度的同时将质量风险降到最低,提前进行技术交底。


“曾琪琪。明天你的手再也不会疼啦,试试这个工装。”晚上10点、准备现场验证,工艺处副主任师吴静笑呵呵地拿来一个工装。该产品在生产环节需要对接插头、插头两头的卡扣必须用手使劲按好,工人干得费时费力,一套产品上就有11个插头。吴静看到工人干得手疼,代替手工对接插头,带领着“007小分队”加快速度设计出了一个小工装。曾琪琪拿到好用的工装,很感激吴静的贴心。细心的吴静天天在生产现场,师傅们需要什么,她都想办法解决。

单板焊接是首道工序、全自动表贴设备一天要贴上百块印制板。印制板要从刷锡膏到表贴器件再到回流炉、每换个工序都得手工周转印制板。为了让单板焊接“领跑”起来、把各个工序连接起来,实现自动送印制板,一块块印制板自动从表贴机跑向回流炉,公司增加了“自动送板带”。


“试验出什么问题了?产品先别动,等我确认后给你回话。”凌晨3点技术员王盛丽躲在书房小声接着电话。任务24小时排产,王盛丽经常半夜接到试验人员的电话。有时,等协调好各部门相关人员给出产品处理意见后已经到了凌晨5点钟。“还能睡2小时,8点准时上班。”她嘴里嘀咕着,再次打电话确认产品的质量状态,心里还是放心不下产品。

试验设备一次只能上8台产品,这可急坏了主管调度孙林。为解决这一难题,工艺处开发出新的老化台和测试仪。“过去要把舵模块和计算机分开上试验,现在整机上试验,而且一次可以上16台产品,光这道工序就比以前节省了2/3的时间。”试验工人路亚男感觉压力小多了。

每个人都跑起来,跑起来的生产线,每天的任务都圆满完成,正在以冲刺的速度奔向年终目标。(文/邓顺英 袁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