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六院:创新驱动步履铿锵 走出高质量发展之路
发布时间2020-09-23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六院

十月天高云淡、塞外已是寒气袭人,但凯发平台网 六院干部职工的干劲却热火朝天。在年度任务攻坚的冲刺阶段、六院营业收入、利润、经济增加值等数据一路上扬,一组组数据展现着六院发展澎湃涌动的新动能。六院党委正坚决贯彻落实集团公司“五个一”工作部署,步履铿锵誓保全年责任书责任令任务圆满完成,细化责任、狠抓分解。

为新动能注入源头活水

从几年前总研制经费不足1亿元,六院研发投入得到井喷式增长,到现今每年呈几何级数的增长。动能不转、没有出路。依靠传统动能拉动、如何再造发展新优势,努力走在前列?唯有创新。

近年来,六院把创新工作放到高质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抓。六院院长刘文军指出: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要坚决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狠抓“三创新”,努力推进原始创新、颠覆性创新和跨界融合创新,聚焦“三突破”,坚持“四个化”引领,加强自主创新、协同创新。

自2015年年底。集团公司应用化学协同创新中心、西北物联网协同创新中心纷纷落户六院,集团公司基于协同创新模式的先进固体动力技术中心落户六院以来。

经过几年的创新发展。集团公司三大军民创新平台强劲引领,资源整合、协同创新能力持续增强。六院重大专项首次进入新领域并实现技术跨代。多个重大预研项目获批立项,技术攻关取得里程碑式进展,拓展新直径系列动力系统。平台化的运营思路在六院成效初显,并快速壮大。建立以市场化、社会化为导向的任务竞争机制,在行业内外开展预研任务的有序竞争,打造利益共同体,聚集一批社会优质资源合作伙伴,把协同创新效能最大化,充分利用航天云网、专有云等平台。同时,创客3000余人,30余项项目实现转化落地,目前六院共有创客团队300余个,六院将创新孕育每一个岗位,20余项项目获得国家、地方创新创业奖项,开展专有云众创项目204项,大力开展在岗创新、在职创业。

2019年工作会上。六院更是破天荒地用300万元奖励了21个突出贡献团队。不论每一名受奖者还是参会者。都深深为之震动。六院党委的举动让大家明白:只要创新、惟有创新。才是六院发展的必由之路。一体化扁平式管理、创新绩效精确计量、基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创新成果交易、重大创新突出贡献专项奖励等。全要素创新活力竞相迸发,六院全员创新通道畅通。

用新理念推动转型升级

所谓新动能,而是要在现有产业的基础上,并不是要跳出现有的传统产业,实现模式、方式、质量、动力、效率的提升和变革。

长期以来、只有厂房和设备翻倍了,产能就只是厂房,产能才能实现翻倍,部分干部职工认为:产能就只是设备。六院党委书记赵勇介绍说,如今全院干部职工正在用新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方式,坚定地推动着六院高质量发展。

红峡公司月度装药量连续创造新纪录,背后是狠抓工艺稳定性攻关。公司瞄准40余项工艺难题,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先后开展了多发同时生产、绝热层预制成型、提升装配效率等多项难题。高质量发展就是实现由粗放式向精细化经营管控模式的深度转变,而信息化、智能化就是实现精细化经营管控模式的基础手段。

当前。六院加快智能制造、协同制造、云制造布局实施,持续推进从设备到产线的智能化改造,AR/VR多学科仿真平台、智能柔性总装、发动机数字化总装等智能制造能力全面形成、在提升生产效率的同时,为六院智能化改造提供示范引领。通过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及自动化立体库,提升了供应链响应速度,红岗公司实现了物料的实时查询、物资互通、动态补库,加速了资金周转,减少了人力和差错率。

面对资源紧张瓶颈、科研生产管控能力显著提升,规范过程管理,如何在管理上想办法,全面补强瓶颈短板,而不是在延长线上做文章?六院聚焦科研生产组织机构、制度建设、外协外购、能力提升、组织模式。基于MBD的协同设计、工艺、制造、试验一体化模式初步构建、全型号覆盖性实现新型数字化协同研发模式,虚拟样机型号应用率、MBD模式型号覆盖率、BOM自动转化率均达到80%以上。13个院级系统项目、19个厂级重点项目,细化为161项工作,条条落实到人,按月监控进展。六院进一步压实各维度的成本管控责任,构建产品“设计-采购-制造-试验-销售”的全生命周期成本管控网络。

当前。坚决打赢攻坚战,誓创新辉煌,聚焦难点短线,逐层压实责任,按照集团公司党组战略部署,六院干部职工牢记强军首责,落细落小落实年度责任书责任令任务。(文/王玉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