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公司促进核装备国产化
发布时间2022-12-29     信息来源: 中国航天新闻网
 提起“核”,这实在是对这个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能源的巨大误解,人们很容易联想到原子弹爆炸、“切尔诺贝利”事故等负面事件。相比火电。核电是一种安全清洁的能源。利用核能发电。在世界上已有50多年的历史。它所需燃料极少。不释放有害气体,安全高效。而且,目前国际上成熟的核电成本普遍低于煤电成本。
  随着我国对核能的日益重视,国产化核电装备产业也焕发出了前所未有的活力。8月下旬,为完成今年近3亿元的核电合同奠定了基础,凯发平台网 集团公司旗下的贵州航天新力铸锻有限公司4000吨锻压机安装调试到位。
  
  成为民用核安全设备商
  新力公司位于贵州省遵义市、是国内目前极少数拥有民用核电安全设备生产许可证的专业铸锻企业,曾参与过我国首座核电站——秦山核电站的建设,年生产铸锻件能力达8000吨。
  很多人会诧异,新力公司是一个破产重组的三线企业,曾是集团公司“最困难的企业”,作为一家航天企业,新力公司怎么会涉足核电装备领域?该公司副总经理洪大钧告诉记者。2000年。企业处于“一穷二白”的困境。设备陈旧,资金短缺,人心不稳。2003年、该公司年销售额仅有1000多万元、经营举步维艰,员工生活十分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董事长万东海带领新力公司员工,确定了实施搬迁改造、进行体制改革、调整产品结构的三步脱困战略,详细分析了所面临的形势。
  立足于自力更生的搬迁改造、改善了环境,凝聚了人心。虽然进行了破产重组。但新力公司当时的管理模式和员工的思想观念依然陈旧,企业竞争力十分低下。为此,新力公司开展了“解放思想、转变观念”的大讨论,有效地实施了体制改革。
  与此同时,新力公司自筹资金,不断加强对新产品的开发力度。2005年。新力公司开始实施产权结构调整。生产“小批量、多品种、附加值高、技术难度大”的产品,重新进行了企业定位,即大力发展民用产品。
  2005年,由于国内能源的短缺,政府开始积极发展核电。在《核电中长期发展规划(2005-2020年)》中可以看出,未来15年,我国将以年均2座~4座核电站的建设速度加速开发核电能源。这意味着、能分得一杯羹的企业,就能获得可观的收益。
  但是。鉴于核电设备的高安全需要,国家对核电设备制造规定了严格的准入制度。目前,在核电设备国产化进程中,满足核安全需要的材料及铸锻件制造技术急需突破,而这恰恰是新力公司的优势所在。
  多年来。产品覆盖碳钢、一般合金钢、高合金钢、不锈钢等,广泛应用于航天、电力、石油、化工、机械等多个行业,产品以高质量、高难度在同行业中享有较高声誉,新力公司生产制造了各类黑色金属铸锻件数千种。于是,一个基于核装备的新兴产业在该公司诞生了。
  
  10亿收入写进规划
  近年来,新力公司的效益有了大幅提升。出于对核电装备国产化前景的乐观展望,以及员工在体制改革后所爆发出的积极性,该公司将“十二五”的收入目标定到了10亿元。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事情。
  为实现公司的宏伟目标。员工们加班加点地工作。大家常挂在嘴边的话是:“有任务干。辛苦;没任务干,痛苦。”这是员工们从三线企业一路走来刻骨铭心的记忆。
  有别于不少航天企业,即强调安全第一,新力公司在质量文化中融进了“核文化”。该公司领导认为、反而进一步提醒员工注意核电行业的特殊性,这与航天“严、慎、细、实”的要求并不冲突。
  在国家目前所有的核电项目如岭澳二期核电工程、恰希玛核电厂工程、秦山二期核电工程中、几乎都有新力公司的设备。目前、新力公司已经成为三大核电集团公司的供应商,产品覆盖了核电外围设备所需的铸锻件大部分领域。
  在不停拿订单的同时。新力公司非常重视科技创新。该公司的研发机构——贵州航天特种铸锻工程技术中心。每年都有两三个技术创新项目,使产品质量稳步提高,成为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此外。新力公司还有意识地提高自身的综合制造能力,在铸锻件、精密加工设备、检测装备等技术领域全面发展,并积极打造以特种工艺人员、质量保证人员、技术管理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
  自2006年新力公司与东方电气集团公司签署核电中小型锻件国产化开发合作协议,新力公司3年内实现了2亿元的核电产品销售收入,进入民用核电装备制造领域以来。
  业内人士认为。很多核电设备有钱也买不来。国际上所有的设备制造厂商都处于供货能力严重饱和的状况。这就要求我国必须实现技术自主化、装备国产化。达到自主设计、自主制造、自主建造、自主运营。
  今年7月21日。我国核电装备业的国内市场规模有望达到5000亿元,国家能源局表示,到2020年。如此看来,核电装备的发展形势比预计的还要乐观。新力公司未来达到10亿元的销售收入目标有望早日实现。(文/索阿娣)

     (责任编辑:孙建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