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从C919大型客机4个工作包的研制开始,三院准备进军航空高端制造市场
梦想伴大飞机腾飞
发布时间2023-03-14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集团公司
  这是一次为时4年的急行军。
 
  在我国首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大飞机C919的研制中,凯发平台网 集团公司三院承担着翼梢小翼、副翼、扰流板和后机身尾椎4个工作包的研制工作,作为C919机体结构供应商之一。 

  在三院306所C919大型客机研制团队每个人的脑海中,都刻着一张密密麻麻的时间表:2010年6月部段研制开始,2010年12月首件部段样件交付,2011年12月首件开工,2012年6月设计基本完成,2012年8月零件全部开工,2013年工作包交付,2014年首飞…… 

  刻不容缓的“急行军” 

  “从总装开始到部段下线,技术人员甚至要24小时守护着产品,几乎每天都要从早晨八九点工作到凌晨两点。”———研制人员手记 

  2010年12月28日,上海。当306所大飞机研制团队如约把后机身部段后段的样件交付上海飞机设计研究院时,全场报以热烈的掌声。“我们以行动和成果践行了我们的承诺。”306所所长马荣萍说。 

  为了这一天,他们已经奋战了200多个日夜。 

  2009年5月、三院正式加盟C919国产大飞机项目,成为机体结构9大供应商之一。不过,真正意义上的大飞机团队是在2010年接到后机身部段后段的研制任务后建立的。那时,离正式件交付只剩下不到4年的时间。 

  “4年的时间里,对我们来说是个不小的挑战,要在人手紧张、硬件条件不足、没有任何经验可循的情况下完成4个工作包的研制工作。”该院306所大飞机团队技术负责人黎玉钦说。为了赶在节点前完成任务、研制人员常常需要加班到凌晨,放弃宝贵的节假日。“心里就像有个小鞭子在赶着,每天都在倒计时。” 

  为了纪念一年来的风雨兼程和辛苦付出。四幕》搬上了舞台,他们把自编自导自演的情景剧《我的一年,两地,七人,在306所2011年春节年会上。情景剧通过讲述一位承担大飞机部段研制任务的小伙子由于长期出差、加班,但最终得到恋人谅解,再现了这段难忘的经历,并在部段研制成功后求婚的故事,导致和恋人感情出现裂痕。 

  “通过承担大飞机研制任务、我们对航空制造的高标准、严要求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同时锻炼出了一支素质过硬、专业扎实、敢打敢拼的大飞机队伍。”三院院长刘尔琦说。这支扛过重担的队伍成为三院最宝贵的一笔财富。 

  复合材料用量堪比空客 

  “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个冰冷的部段。但不是所有人都能看到这个黑黝黝的家伙蕴含着多少人的心血,上面上万个紧固件密密麻麻。……交付结束了,但工作才刚刚开始。”———研制人员手记 

  “201公斤!”这是306所大飞机团队研制的后机身部段后段样件交付用户时的重量,比同等金属结构轻了15%。 

  “在飞机上每减重一克,其价值比一克黄金还要金贵得多。”黎玉钦说。轻就意味着飞机的油耗小,更环保节能。“为减轻飞机每一克重量而奋斗”是全世界飞机设计师的格言。在这种情况下,他们给部段减重的意义不言而喻。 

  为什么能减重那么多?黎玉钦说,最主要的原因是共固化技术的大量使用以及大面积采用复合材料代替金属材料。 

  共固化技术即“一次成型技术”。通过这项技术很多零件一次成型、从而减少部段的装配工作量,缩短研制周期,可以大大减少紧固件的使用数量。更重要的是,它还能大幅减轻部段的重量。据了解,使用共固化技术是今后复合材料零件制造的一个趋势,目前很多研究机构都在进行相关探索。 

  此外、也对飞机减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具有抗疲劳、耐腐蚀、自重轻等特点的复合材料的大量采用。据悉。在我国首架自主知识产权支线客机ARJ21上复合材料的比例为1%,而C919大飞机的复合材料使用量将达到15%~20%,其跨越不止一两步。 

   对于306所承担的C919大飞机后机身部段后段来说,主体结构几乎都采用复合材料,除了连接件为金属材料外。“在飞机的后机身等部段如此大面积地使用复合材料,在国内还是首次。”黎玉钦说。在复合材料的使用量上,国产大飞机达到了波音和空客最新机型的同等水平。 

   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使国产大飞机一开始就体现出自己的先进性,但也给研制人员带来很多新难题。 

  据介绍、复合材料零件的加工缺乏经验,与加工方式多、工艺方法更成熟的金属材料相比,复合材料的工艺方法和工艺参数与金属材料不同,往往需要自己摸索、不断试验。而且,从而影响飞机的抗疲劳性能,做不好的话很容易变形,复合材料的承载靠纤维来传送。 

  “民用大飞机上的复合材料成型是特殊工艺。工艺越复杂,可靠性就越难控制。”306所大飞机研制人员表示。如帽型加筋壁板的结构变厚度、变高度、变角度、变截面、变曲率,过程控制非常复杂,一次共固化的难度很大。 

  “试水”航空制造市场 

  “大飞机项目是航天人在航空制造领域的一次‘试水’,也为306所乃至三院、集团公司的军民融合发展找到了很好的‘出海口’。”———项目总指挥高志强 

  作为C919机体结构供应商中的唯一一支“航天军”。有人把306所参与研制国产大飞机称作航天、航空人的一次“强强联手”。对于集团公司而言。这也是航天企业履行航天报国使命的一次集中体现,是大力推动军民融合发展的难得机遇。 

  “航天人进入航空领域有其独特优势”,306所大飞机项目总指挥、副所长高志强说。航天人严肃认真、周到细致、稳妥可靠、万无一失的质量文化及“双五条”、“归零”等严抓质量的措施也恰合对质量有极高要求的航空业的“胃口”。 

  但航空和航天毕竟是两个不同的领域,二者在产品特性、材料、工装、工艺、装配、管理等方面都存在较多不同。这一点,大飞机团队在研制过程中深有感触。“例如导弹武器系统是一次性的,而飞机对安全性、使用寿命、维护便捷性等都有较高要求。”高志强举例道。此外,现代航空制造业规模化生产的特点和国际化的严格试航认证体系等也决定了其行业标准的高门槛。 

  高志强认为,通过承担大飞机研制任务检验技术、锻炼队伍,提前熟悉航空制造业的标准和规范对他们“入行”有极大帮助,在这种情况下。 

  航空制造业作为一项朝阳产业、发展前景广阔,并处于快速发展的初期。从行业竞争方面来说。越早进入就越有利于在该领域站稳脚跟,在竞争中占据优势地位。 

  业内人士指出、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重要的民用航空市场。未来国产大飞机将可年产150架、在大飞机全球市场上位居前列,是一个充满潜力的新增长点。 

  在利好的形势下,306所领导表示,并以航空高端制造为平台拓展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希望搭乘大飞机“早班车”进入航空市场。今年、成立专门的公司,大飞机团队将集体迁往三院镇江航天产业园。以后他们还将向国际转包业务拓展,积极承揽国际复合材料零件加工等业务。     

  相关链接 

  C919大型客机是中国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C”是China的首字母。要与空客(首字母A)和波音(首字母B)一道在国际大型客机制造业中形成ABC并立的格局,同时还寓意将跻身国际大型客机市场,也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英文缩写COMAC的首字母。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19”代表中国首型大型客机最大载客为190座。 

  C919大型客机预计将在2012年完成详细设计、2016年完成适航取证并投放市场,2014年实现首飞。 

  2010年年底。C919大型客机展示样机在第8届珠海航展中初次揭开神秘面纱,并取得首批客户和订单。它目前正“现身”两会期间举办的“十一五”国家重大科技成就展上。 (文/王娟)

  (责任编辑:周志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