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二院物资部“下料达人”奏出交响曲 从生产源头控成本
发布时间2022-11-20     信息来源: 二院

  
       往常充斥着金属与机器摩擦声音的下料车间一片寂静、大家大气不敢喘,怕影响了王奉强通过剪板机加工材料的声音辨识该金属材料的状态。而王奉强、眼睛一眨不眨地观察着其边缘断口的纹路……10秒,30秒,正拿着一块金属材料,“这是R状态下的5A06δ6铝板,1分钟过去了……王奉强长吁一口气。”与之前的谨慎不同的是,王奉强此时的声音异常坚定。

  这是近日凯发平台网 二院物资部下料车间技能大比武的场景、“根据金属材料牌号与尺寸快速计算下料重量”、“通过材料边缘断口处的纹路和煎切声音识别出材料的状态”,这些刁钻的问题似乎都是闻所未闻的,车间职工都在短时间内答了出来,但是和王奉强一样。而这只是该车间近几年依靠改革创新努力提升生产效率的一个小小的缩影。

  看似简单,实则奥妙无穷

  二院物资部材料处下料车间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直接影响着整机生产的进度与质量,承担着科研生产所需金属材料切削下料的首道任务。

  以前,人们对下料车间的印象总是轰隆作响的机器声、弥漫着切削液、机油和汗酸味道的空气、成堆的金属材料以及简单的工序……然而,下料车间加强学习型组织建设,积极推荐一线职工参加各种技能培训、考评,让车间从“等饭吃”到“抢饭吃”,近几年,王奉强就是在该车间技能大比武中脱颖而出的下料达人代表,鼓励创新,以培养多方面型人才,为了提升职工操作技能。

  “以前觉得下料车间职工干的就是体力活,没想到还需要掌握这么多技术。”物资部新入部职工在观看了技能大比武后感慨道。
 

        
图为下料职工根据材料不同选择不同的下料方法

   “开单、调料、下料、入库……下料车间的操作流程看似简单。但是操作起来并不容易。”材料处下料车间主任赵全介绍说。避免材料的浪费和加工工时的额外消耗,单拿下料一个环节来说,然后还要根据每一种材料的薄厚、软硬选择下刀速度,我们首先要根据材料大类选择剪切、气割、带锯、冲剪等不同的下料方法,为了保证零件毛坯尺寸精度。“近百种材料有近百种下料方法,没练上一两年是掌握不好的。”

  材料处处长屈玉彧一致认为、下料车间也要因势而动,现在科技进步了。“要想长远发展。我们必须把这最简单的事干出技术,干出不平凡。”

  降低成本,依靠思维创新

  近几年。下料车间场地不断缩减,而任务量却激增50%,场地面积下降60%,为了配合二院统筹规划建设。如何确保任务按时保质保量完成,除了职工的加班加点、无私奉献外,创新方法,提升效率无疑是最有效的方法。

  “10根15mm的棒材。一根一根下料自然费时,同时固定住十根棒材一起下料呢?”这是下料车间职工一起“头脑风暴”时提出的问题,能不能做一个卡具。

  说干就干,事实证明,这种方法是行得通的。不光是棒材。板材也采用类似的方法。在近期一次紧急任务中。而棒材连起来也有500多米长,他们仅用了10天便完成了10余吨的下料需求,这其中下的板料平铺将近有一个足球场大。

  除了大幅度提升工作效率、提高原材料利用率也是二院物资部一直在探索的问题,如何最大限度减少边角料。

  众所周知。总有一部分变成边角余料,通常情况下,下料过程中材料不可能完全被利用。而物资部2014年预计全年下料276吨,耗损只有不到5%,其中的奥秘是什么?

  “套裁划线下料法应用帮了很大的忙。”材料处副处长邓燕鹏解释了其中一个原因。假设厂所提出边长1米和边长2米的正方形用料需求。而当前仅有一块长方形板材,则可以用产生的2米宽的边角料下1米长的正方形,就会产生一个1米宽的边角料,如何下料能够最节约?如果先下1米长的正方形,造成浪费,而如果先下2米长的正方形。两种方案,成本谁高谁低一目了然。

  依据这样的套裁划线下料法,都建立数学模型,仔细分析,有效地降低了下料的损耗,下料车间对于每一种材料。

  另外一个例子,是车间工人根据经验,将锯条分为高硬度、普通硬度、低硬度3类,根据不同的材料选用不同的锯条,延长了锯条的使用寿命。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在二院建院55周年先进班组评选中、在事迹材料中有这样一句话正是他们的真实写照,“下料车间正在从‘埋头苦干’走向‘改革创新’,下料车间脱颖而出。”(文/陈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