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四院:漫步云端 越走越好看
发布时间2022-08-06     信息来源: 四院

  6月14日,任务承揽指标完成56.58%,红阳公司“专有云”需求发布指标完成71.94%,从四院科研生产讲评会上获悉,成为四院首批提前实现“专有云”“双过半”目标的先行者。

  分发“任务卡” 托起“专有云”

  “云来了、总经理吴顺斌就给所有干部抛出了这样的题目,我们该怎么办?”2015年新年后的第一次全体干部会上。随即、关于应对“民参军”、“云制造”、“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几个新事物的排兵布阵开始在公司渐次铺陈开来。2015年6月18日、经过此前周密的统筹安排,狠抓关键部门和骨干人员“精准滴灌”,进行能力和需求发布工作,并瞬即对接两个项目,进入报价和洽谈环节,此时一张应对“专有云”的网络已经在公司全面铺开:在综合考虑部门职能业务基础上,公司没有设置专门机构或增添专人,将相关责任和任务落实到部门和岗位上,航天“专有云”正式上线,及时上线运作,充分发挥原有机构潜力。

  2015年7月15日。并对相关部门的保障要求进行明确,公司出台《《应用集团公司协同共享制造平台管理及考核办法(试行)》,结合部门职能及责任画出一张张权责清晰的任务卡,将四大制造部、外协部、物资部等主要科研生产部门悉数纳入,逐一划定任务分工及相关职责,本着“传压力、促发展、简流程、快响应、明指标、严考核”的原则。与业已形成的《协外市场开拓管理办法》《基于实际绩效的科研生产计划考核与管理办法》形成体系管理。强力托起“专有云”,按照每季度检查部门指标序时进度、每月检查合同执行及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查看外部评价的频次加强制度执行的实时监控和效果反馈。

  “最初上线时,系统不太稳定,工作推动很难,审核链条较长,因为基础数据需要手工录入,加之要经过职能部门和公司领导层层会签。我一直在‘催’。有时候还要拉着院里协调。”回忆最初的工作。业务主管陈建平坦言:“有时心里像压了一坨乌云。”四院及公司出台相关办法后。四院也组建了专有云的业务群,工作越来越畅快,经常下厂沟通协调。“之前可能有种观念、只要出现新的业务,就要增添新机构增加人手。现在看来。应该也可以实现成本不变性能增半了,立足现有基础做好人力挖潜。”看着任务一点点推进、之前常常盼着能加个人手的陈建平现在心态平和了许多,充分发挥现有机构和人员的活力,从“没条件”到“没必要”,公司“专有云”的推进也算得上管理创新的一个亮点了。

  抓住“关节点” hold住这朵云

  上线只是第一步。却始终是个课题,但如何云上起舞走出成绩、走出效益。2016年4月,“专有云”指标正式下达,原本“难啃的硬骨头”在公司却分解得十分顺畅。原来在指标分解之前。各抓一个关节点,打响漂亮的开山之战,公司董事长陈林已组织相关人员谋篇布局,从需求发布和任务承揽双向发力,通过典型示范的作用,也为上半年的决胜奠定良好的基础。

  作为旗下主营智能装备和机械成套装备业务的民品经营机构,科技公司有着较强的市场反应能力和合同履行能力。2015年8月,订单高达400多万,便从“专有云”上获悉某院有一个通用铁路运输支架任务,公司刚上线不久。 “务必拿下并打响第一单”。科技公司领导带领业务骨干迅疾开展任务对接和订单跟踪工作,带着公司领导的信任和嘱托。多轮线上沟通线下互动后、以最快速度、最佳质量完成订单交付,终于“不辱使命”,科技公司不断细化用户要求。产品鉴定会上,为红阳公司展示的“湖北力量”点赞,久居京城对“中国制造”深有感触的用户不禁竖起大拇指。这也是公司通过“专有云”签订的首单项目。

  作为成品和原材料采购“大户”,物资部的作用发挥对公司云上任务指标完成至关重要。公司2016年全年任务发布指标为33700万,物资部就独占了30600万。“有指标,当即选派骨干,开展发布和对接工作,物资部部长王强毫不畏惧,就落实!”接到任务后。这份底气。另一方面,也有前面的工作作基础,是“必须的担当”,一方面如他所说。原来、在开展成本控制专题活动时,将大件物品的底价全部摸实了,物资部就针对大宗采购进行了大量的谈价铺垫工作,一年前。针对型号所需重要原材价格谈判所出现的“坎”儿,公司总经理吴顺斌亲自出面,实现产品单件降本20余万,一举将单价直降700元。“价格审定及时准确、所以上线走的很快很顺。”王强称、上半年的突围是“天时地利人和”。对于下半年的任务、只要不是专有材料特殊供货,公司领导已经支招:“下一步,可以把B类物资的采购也上线走一走,没问题!”4月的专题会上,都可以分步骤试一试,王强很有信心:“都在掌控中。”对于公司来说。“专有云”不仅是完成上级下达指标和任务的平台,也成了推进“四个阳光”、降本增效的有力抓手。

  分发任务卡、抓住关节点。公司多个部门在云端尝到甜头,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上线一年来。“以前是我打电话问‘你们要不要干’、现在他们常常给我打电话,问‘有没有我们能干的’。”现在、陈建平经常接到各个制造部的咨询,电话快成了“热线”。他也因此走上公司首期青年“双创”讲堂,就“专有云”相关工作进行了宣讲。会后与会青年团团围住他,兴致勃勃,摩拳擦掌。经由“精准滴灌”实现“云端漫步”后、朵朵生辉,红阳大地“彩云渐起”。(文/沈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