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四院:为“太空家电”加湿
发布时间2023-04-24     信息来源: 四院

航天员要在太空中生活、也会用到家电。与地面常用家电不同的是、通过严酷的试验考核,在地面上都要模拟太空环境,在太空工作的每一台“家电”在进入太空之前,确保每一台太空家电都是“千锤百炼”后的精品。

吴晓峰就是从事太空产品各种环境试验的能工巧匠。他是四院红峰公司高级技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他带着班组五次获得QC国优成果,其中《一种低温高湿环境的模拟装置》,破解了太空产品“低温、高湿”试验难题,获得实用新型专利,即一种在地球上模拟太空温湿度环境的装置。前不久。他的这项成果获得第五届湖北省职工创新成果一等奖,获得5万元奖励。

“冰点”试验

1993年开始,红峰公司承担了“神舟”、“天宫”产品的研制任务。从神舟一号到神舟十一号,吴晓峰一直承担公司太空产品的试验任务,充分的地面试验,工作正常,力学、热真空、300多小时的连续热循环试验等,确保了公司产品在多次飞天历程中万无一失。看到自己亲手锤炼过的产品遨游太空,吴晓峰感到骄傲和自豪。

吴晓峰是试验圈里的知名人物。2006年的一天,神舟产品的一位设计师找到吴晓峰,想要做一个“温度1.5℃、湿度95%左右、保持时间大于4小时的验证试验”。为什么试验条件要如此特殊?原来,航天员在太空舱中每人每天释放近一升的水分,正常情况下这些水分会被除湿设备回收,仍有极少的一部分会藏匿于“太空家电”的狭小空间内,太空在温度为1.5℃。在相对湿度>95%的特殊环境下。可能会导致电器绝缘性能下降,严重时导致电器短路失火,可能会影响飞船运行和航天员工作生活。“低温、高湿”试验。用来评价轨道舱内工作的仪器设备质量可靠性,就是模拟舱内水汽可能形成的极限相对湿度。

国内外传统的气候类试验设备者是基于自然界出现的自然温湿度条件而设计,其温度范围分别为20℃~100℃、湿度在25%~95%、载人航天系列产品的低温高湿环境是国内外通用湿热试验设备能力的盲区,因此。

1.5℃接近冰点的温度,怎能与相对湿度95%连在一起?这是一对矛盾。吴晓峰和业内同行讨论,结论是不可能模拟出来,还没到目标值就会结霜,不可能湿度高,“温度低,冻成冰砣。”吴晓峰分析说。出现过这样极端的温湿度,既然专家说航天员在地面太空舱工作时,那就肯定能模拟出来。

喷雾加湿、蒸发加湿,“根本没找到感觉,加湿不均匀,不知道试了多少遍,蒸汽加湿的同时还增加了温度,吴晓峰在现有的湿热试验箱中试验,小锅炉加湿,低于常温的都做不了。”高湿度与低温之间的矛盾不可调和。多次试验失败。试验进入冰点,停止不前,吴晓峰一时觉得希望不大。

袜子捅破“窗户纸”

2010年冬天。那次他忘记带袜子,他去北京出差。头天睡觉前,又怕第二天不干,他想把脏袜子洗了。正在犹豫洗还是不洗、室友说:室内空气干燥,袜子一夜肯定能干。吴晓峰说:“是有点干,嗓子难受。”室友说:“打开加湿器会好一点。”加湿器打开,吴晓峰心动了。这个超声波加湿器喷出的汽是凉的,不像烧开水那样蒸汽带有温度。用超声波辅助加湿,再结合精准控温,能不能实现这一极限的温湿度条件呢?吴晓峰说:“我顿时觉得心里敞亮了!”

回到公司、温度变化不明显,一试,他立即借了一台家用超声波加湿器,低温和高湿的矛盾没有了!吴晓峰立即向领导申请购买工业用超声波加湿器进行验证试验,在加湿过程中。试验后发现、在试验产品表面有结露,湿度在上升,只是水雾颗粒有些大,而温度变化不大。吴晓峰在进风口安装一排滤网,把大的汽颗粒过滤,让水汽呈分子状进入试验箱。这排“筛子”很管用,试验箱里只有湿度,根本就看不到雾汽。这一思路可行,袜子捅破“窗户纸”!

工作之余,快温变试验箱就成了吴晓峰专用。在此基础上,实现了试验中的湿度可控;调整了现有试验箱制冷系统的蒸发压力,使蒸发器表面在低温工作阶段不结冰,实施精准控温,吴晓峰对现有试验箱的温湿度发生装置进行再改进,采用露点温度控制法进行湿度控制。右手硬件。实现了温度和温度的精确控制,左手软件,他还改写了现有快温变试验箱的电脑软件程序,温度、湿度响应曲线的自动打印,在电脑上实时显示温箱内部温度和湿度。

“试验箱的湿度试验能力范围从20℃时的96%,拓宽到2℃时的96%、能够持续保持达4小时以上。”前来验收的神舟设计师十分满意地看着电脑打印的试验响应曲线:“看、实际是指试验数据的准确性,曲线多漂亮!”他所说的漂亮。吴晓峰的创新攻关,填补了国内温湿度试验的空白。

经过近几年的实际运行。吴晓峰发明低温高湿环境的模拟装置运行安全、稳定可靠。温湿度控制精度符合计量标准。经受住了多次太空飞行的考验,天宫、神舟相关配套产品通过交变湿热试验。前不久。这是国内首台能够做模拟太空低温高湿试验的试验设备,吴晓峰将他的专利集成到公司新订制的快温变试验设备中。(文/邓顺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