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聚力创新和改革 引领发展转型升级——记航天汽车贵州特车转型升级之路
发布时间2023-03-16     信息来源: 航天汽车

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五年来。努力在创新发展中求突破、见成效,以转型为牵引,航天汽车所属贵州特车为求生存、谋发展,以创新为驱动,积极探索转型升级之路,用创新的成果打开发展新天地。

走进如今的贵州特车,曾在五年间先后到访过贵州特车的各级领导都由衷地感叹:变化真大!对贵州特车“转型升级、二次创业”之路给予高度评价,笔直的入厂航天大道、现代化的联合体产房、忙碌的生产线。2016年6月22日,贵州特车是依靠勇于创新、敢于担当、坚韧不拔的精神,找到了自己的路,走出了自己的路,集团公司董事长、党组书记高红卫率队到贵州特车调研指导工作时指出:贵州特车是一个典型的“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企业。

辉煌与苦难,贵州特车的历史是一段让很多老职工都不愿意提及的回忆

贵州特车前身是上世纪六十年代“三线”建设时期,由上海市交通局支内组建的国营娄山汽车修理厂,于1970年建成投产,代号3420。建设初期的3420厂、曾被誉为061基地“四小地主”之一,在一段时间内成为其他单位职工和地方人员向往的地方,也有过辉煌的历史。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贵州特车严重亏损,人才流失严重,由于军品生产任务锐减,干部职工队伍极不稳定,技术基础十分薄弱,群体事件频发。2009年被航天科工集团公司列入指导性关闭破产企业名录。长期的负重前行,使得企业发展举步维艰。

“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贵州特车转型升级之路是一部艰难的创业史

“穷则变。古训有之,通则久”,变则通。贵州特车在经历了一段时间的苦难后、必须进行改革和创新,才能有出路,全体干部职工意识到。

思路决定出路。2009年、走转型升级、二次创业之路,贵州特车对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进行了认真分析,研究了公司发展方向,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明确了发展思路:坚持军民融合、军地融合发展模式。同时决定利用公司具有特种专用车研制生产资质的有利条件、建设贵州航天特种专用产业园(以下简称产业园),将公司从原遵义县龙坑镇城区逆向搬迁至鸭溪镇吐鱼村。这一战略决策得到了上级组织、地方政府的肯定和支持,并与播州区(原遵义县)人民政府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从此,贵州特车踏上了谋求生存、二次创业的征程。

思想决定成败。目标已明确。剩下的就是抓落实,而落实的关键就是思想是否统一。贵州特车提出的产业园建设属于逆城市化搬迁。可谓困难重重,加上缺乏资金。为统一思想、统一行动,贵州特车党委将公司面临的形势机遇与自身危机向干部职工作了全面深入宣传,统一了干部职工思想认识,赢得了干部职工的支持,指出了逆城市化搬迁的必要性。2010年9月。正式启动搬迁工作,在没有借助外部资源的情况下边搬迁边生产,实现了有步骤、有秩序安全搬迁。

产业园建设获得生机。2011年1月。产业园项目得到航天科工集团公司的批复。同时被贵州省列为面向央企招商引资重点建设项目。被遵义市、遵义县列为“十二五”期间装备制造重点规划建设项目。同年7月18日。产业园正式开工建设,顺利通过竣工验收,2016年12月。建成后的产业园占地936亩地,最终形成下料生产线、机加生产线、冲压生产线、焊装生产线、总装生产线、涂覆生产线,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科研生产能力。

创新推动转型。在决定踏上“二次创业、转型升级”征程的那一刻起。明确了以市场为导向、加强技术创新体系建设的思路,贵州特车就着手思考如何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等问题。经过几年来的不断积累、并获得3项核心国防专利及3项实用新型专利,筒弹运输装填车先后攻克了三维自动对准控制、多自由度耦合控制等关键技术难题,逐步拥有了自主研发的筒弹运输装填车、新能源专用车、观光车等军民品;其中。2009年以来。其中发明专利18项,贵州特车共获得授权专利113项。军品实现了从零部件配套、四级产品配套到整车配套、二级产品配套的转变,从单一的机械加工专业向光机电液控一体化专业转变。民品实现了从低附加值、低技术含量向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转变,拥有了一定的核心竞争力,掌握了核心技术,形成了自主品牌。

改革助力发展。通过创新发展、贵州特车转型升级初见成效,但仍然存在发展后劲不足、抵御风险能力弱等问题。2015年底。贵州特车成为新一轮国企改革操作层面相关规定实施后的首批践行者,航天汽车公司党委确定了贵州特车以改革促转型的后续发展思路。
2016年12月、成功引入江苏德威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及航天科工创业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两家投资者,引进战略投资1.15亿元,贵州特车完成第一次股权结构调整。为进一步深化与民营资本的合作、标志着贵州特车顺利完成混改目标,贵州特车完成了第二次股权结构调整,成为国内首批通过国防科工局审查的涉军混改企业,2017年10月12日。

贵州特车自引进战略投资者实现混改以来,盈利水平大幅提升。2017年,同比增长270.64%;利润总额513.51万元,实现营业收入3.987亿元,同比增长387.29%。

改革与发展,贵州特车转型升级之路是一本厚重的书

逐步走出困境的贵州特车,其转型升级之路就像一本厚重的书。他凝聚了各方领导的支持和鼓励,也凝聚着贵州特车全体干部职工的智慧和汗水。

贵州特车干部职工深切地体会到,能够实现脱困与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分不开。为确保产业园项目顺利开展,遵义市播州区(原遵义县)人民政府成立园区建设协调办公室入驻贵州特车,协调开展报批报建、征地拆迁等工作。在产业园建设期间,并取得成效,贵州特车先后被列入科工集团二院206所、科技集团211厂合格供方名单;同时利用国家政策,为贵州特车量身定做了一套切实可行的混改方案,航天汽车公司领导亲自为贵州特车找产品。2016年8月。利用“科工大讲堂”的舞台,贵州特车先后与科工集团二院8359所等单位建立起合作关系。

贵州特车的脱困不仅有各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还有一支有情怀、有担当、有激情的职工队伍。在兵器集团某型号产品研制生产协调会上,一位领导说:贵州特车配套的产品也许其他单位能做,有人曾提出质疑,选择贵州特车看中的是他们干部职工干事创业的激情和对产品的那份情怀,为什么选择集团外的贵州特车作配套。许多到贵州特车调研的领导都说:贵州特车有一支想干事、有激情的团队,干部职工保持着良好的精神面貌。

前期一直处于亏损、寻找出路的贵州特车,谣言四起,一度成为原061基地的“烫手山芋”,干部职工队伍极不稳定。为解决统一思想、统一步调问题、贵州特车从抓党建和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强化理想信念教育。先后建立了月度政工例会制和干部、党支部考核等制度。谱写了《特车之歌》,成立了自己的党校和职工教育培训中心,制作了《特车之约》等宣传片,及时总结贵州特车特色文化,五年来共开班培训班80多期,培训人员达3000多人次;同时继承和宣扬航天传统精神,印制了《航天特车企业文化手册》、《特车故事》等宣传册,创办了《航天特车信息》内部刊物,不断丰富特车文化内涵。

面对困境。还拥有大力推进改革创新的勇气和智慧,贵州特车不仅保持了良好的精神状态。2017年10月12日。贵州特车顺利完成混改目标。混改为贵州特车发展引入了灵活机制。推动新能源汽车、观光车等产业做大做强,有利于集中优势资源。

在推进技术创新工作中。逐步形成了多军种、多总体配套格局,贵州特车坚持有产有研、有内有外、内外结合的军品发展思路,不断加强与集团内二院、十院,集团外211厂、兵器集团等单位的协作,产品覆盖海、陆、空、火箭军等军兵种。同时凭借航天制造业深厚的技术力量,并取得明显成效,大力开展新能源汽车、观光车等民用产品研制。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有着坚定的信念、有了实现跨越的基础,相信贵州特车转型升级之路越走越宽。(文/杨秀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