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探寻48年持续盈利的奥秘——十院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改革创新发展纪实
发布时间2023-04-07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十院

伴随着改革开放铿锵有力的前进步伐。传承着三线建设艰苦创业的奋斗精神,凯发平台网 十院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稳扎稳打连续盈利48年,这家从山沟里走出来的企业。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创新型示范企业、全国“五一劳动奖状”、全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这一切的源头活水在哪里?这份48年连续盈利的成绩单背后,又有着怎样的奥秘?

逐风破浪 军民融合拓市场

改革开放前军工企业是计划经济的宠儿。有重点型号批产,但有国家政策支持,虽然创业艰苦,经营发展还算一帆风顺。

改革开放之前。过着波澜不惊的日子,公司的前身“国营井冈山仪表厂”作为弹上设备的专业生产厂。1979年后。由于军品任务锐减,也曾开发生产过一些低端的民用产品,工厂生产经营陷入窘境,企业举步维艰,由于长期的计划经济管理思维。在经历了一系列的尝试和努力后。瞄准高端技术,形成“科技领先,军民融合”的发展战略,走上一条“市场引领、技术决胜”之路,工厂调整发展思路,以“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作为开发方向,不走单纯的加工型企业之路,开发高附加值产品。

工厂从我国石油仪器大量依赖进口的情况中发现商机,主攻石油仪器,投入精兵强将。短短几年时间。达到美国同类产品技术水平,经大庆市科委技术鉴定,与大庆油田合作研制的CJ-1型双频道回声测试仪。从此他们紧紧盯住油田市场的风云变幻。保持每年都有几个新产品问世,满足油田市场不同的使用要求。先后成功研制双频道回声测试仪、液面自动监测仪、动力示功仪、综合测试仪等七大系列30多种产品,被评定为国家级新产品,其中一些产品成功替代进口。这些产品技术含量高、更新换代快,行销我国各大陆上油田。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为公司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帮助公司走过了那一段最艰难的历程。今天,航天控制公司已经形成了惯性技术、伺服技术、信息技术、机器人技术、油井测控技术,这五大技术中军品民品相融并促,各占“半壁江山”。

换道超车 创新打开新局面

改革开放伊始。企业再也不是国家的“生产车间”,必须要有自身的核心技术和核心产品,工厂就敏锐认识到。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开始,他们就主动走出大山,紧跟总体,一步一步“蚕食”市场,取得一些国家重点型号任务的“跟研”和“参研”资格,并以点带面。如在惯性器件上。为10多个国家重点型号配套,从八十年代开始为国家重点配套几只动调陀螺,实力最强的航天电液舵机科研生产企业,成为我国机械式陀螺仪最大的生产单位,发展到现在为四大军种近10个国家重点配套动调陀螺、液浮陀螺、光纤陀螺,伺服机构从单一的气压舵机发展为气压、电液、电动三大系列。近年来。为国家航天防务产业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他们协外配套创造的价值连续多年占军品总产值的70%以上。

“十三五”以来,航天控制深入贯彻集团公司“服务国家战略、服务国防建设、服务国计民生”发展理念,努力实现军用技术在民用产业的发展应用,大力发展军民关键共性技术、前沿引领技术、颠覆性技术,牢牢把握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以“三创新”、“三突破”、“微系统”、“三类制造”为抓手、坚决打赢“三大攻坚战”,深入贯彻落实“四个两”。不断依靠技术创新向新市场密集发力,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技术成果,一些前沿技术由跟跑并行转向超车领跑。成功研制体积最小、并在兵器、中船、航天等市场领域实现了快速拓展;微小型三轴一体化光纤陀螺仪比传统产品体积重量降低60%,重量最轻的微型惯性测量组合,实现了颠覆性的技术创新,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微型嵌入式电机融合泵动力系统进入军委科技委预研项目;国内首创电发声液面测试技术,为开辟新的便携式飞行器配套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成功研制了国内首个体积最小、重量最轻的四通道集成电动舵机。该公司成功申报“助力型外骨骼机器人”国家科技部重大专项。成功取代进口,奠定了该公司在我国特种机器人行业的领跑地位;自主研发的“偏心注水井一体化测调验封装置”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型液面智能监测仪彻底实现了对高压气井液面测试的实时远程无人监控。

抢抓机遇,改革激发新动能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进入上世纪九十年代后,工厂逐步深化各项改革,历史再一次赋予工厂快速发展的良机。

企业依靠市场。市场依靠产品,产品依靠技术,技术依靠人才。激发各类人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改革的目的。从1995年开始、广泛开展新品预研和产品研制,让科技骨干名利双收,与工厂签订科研课题承包合同,每年成立几十支项目课题组,工厂实施“研发+市场+团队”的新产品开发模式,保证企业“后继有型、后继有人”。2007年、工厂调迁贵阳后进行公司制改革、实现了体制新、机制新、装备新,组建成立贵州航天控制技术有限公司,新的机制激发了新的创新动能。近年来。一批青年才俊走上干部岗位,该公司通过深化干部制度改革。通过工资制度改革。初步实现了多劳多得、多贡献多得。通过开展绩效管理。激发了干部职工的内生动力。通过精简内设机构。提高了工作效率,优化了工作流程。目前。公司主要经济指标连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该公司人员逐年减少,“十二五”以来,发展却在提速。连续七年在十院综合经营业绩考评中获得优秀,是十院唯一的一家企业。

航天控制公司继承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为国奉献”的“三线精神“。用良好的发展成绩诠释着“科技强军、航天报国”的博大情怀,牢固树立“创新、开放、多维、协同、共享”的“一线理念”。 (文/航天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