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 基层动态 正文
【改革开放40周年】砥砺前行四十载 谱写天马新篇章——十院航天天马改革开放40年发展侧记
发布时间2023-05-17     信息来源: 凯发平台网 十院

40年春华秋实、40年砥砺前行,谱写着凯发平台网 十院航天天马的精彩篇章,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在莽莽的黔北高原,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砥砺奋进的天马人,从“单一军工”到“军民融合”,用辛勤汗水和聪明才智,从偏僻山沟到繁荣城市,40年沧桑锐变。

40年来。航天天马公司多次荣获国家、省部级型号研制突出贡献单位、阅兵保障先进集体、省五一劳动奖状、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贵州省高新技术企业、贵州省创新型领军企业、贵州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贵州省军民融合产业副理事长单位、贵州省“千企改造”装备制造行业龙头企业、全国和贵州省“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试点企业,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遵义市特种桩工机械工程技术中心。

沐浴改革开放的春风,搏击风浪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从军工产业走向民用产业,从“单一军工”走向“军转民”,特别是1984年以后,进入市场,天马人紧跟改革开放步伐,步入了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阵地,航天企业贯彻军民结合方针,随着党中央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

同期,轮胎式挖壕机、“航天牌”双排座面包车、“航天牌”轻型载货汽车、“山鹰”牌农用汽车、铝工业装备、“航天牌”注塑机等多个民用产品先后走向市场。工厂研发的轮胎式挖壕机曾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用于工程挖沟。

“城乡路万千、市场上供不应求,路路有航天”,上海、广州等外地客商带着现金在工厂排队等着提车”,“当年航天牌双排座面包车和轻型载货汽车卖得可火了,回忆航天牌汽车销售火爆的场景,航天天马人充满着强烈的自豪感和荣誉感。

1984年、分赴全国各地及出境香港和美国,工厂组织开发队伍,进一步增强了企业发展的后劲,在香港引进并成功开发了全自动注塑机整机产品,工厂生产的注塑机远销全国各地。

“工厂研制生产的的铝工业装备发展较好,在当时的西南片区、西北片区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一位曾参与该产品生产管理的中层管理人员介绍道,后来成为企业的一项支柱产业”。

天马人在圆满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各项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任务的同时。书写出自己的精彩篇章,在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阵地上。

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勇立潮头

走出偏僻山沟、进入繁荣城市的天马人,勇立潮头,在新形势下、新环境中,砥砺前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坚持军民融合发展战略,以军品、民品、协外配套“三架马车”齐头并进为举措,天马人紧跟党和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步伐。

“集团公司紧紧围绕高质量发展统筹安排中心工作、以“三类制造”为切入点,打响“三大攻坚战”;十院提出以“四个化”为立足点,全面推动转型升级战略落地生根的战略思路。公司必须认清形势、提高经济效益,切实增强员工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不断解决发展问题,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产品结构,积极应对机遇和挑战。”航天天马公司党委指出。

——军品型号研制生产齐头并进。“军品是咱们天马的基业。圆满完成各项武器装备型号研制生产任务,确保产品质量” 航天天马公司董事长、党委书记汪晓斌强调,不负重托,义不容辞!”“质量是武器装备的生命,质量是咱们的效益,质量是咱们的责任。

作为多型号地面装备总体单位,圆满完成一项项新型号研制、批产、售后保障等任务,航天天马公司按照十院“四个基地”建设要求,认真履行抓总职责。公司参与研制生产的系列型号装备。先后5次参加首都和朱日和阅兵仪式,接受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检阅。研制生产出多个外贸产品。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出口了多个国家。

公司通过密切跟进新一代装备系统发展需求。加快相关单位配套项目研制进度等方式,彻底扭转了以往型号单一的困境,实现了新型号、预研型号、协外项目、外贸项目等多军种、多重点、多总体配套的良好局面,积极争取预研项目立项;从研制甚至预研阶段开始介入配套。

——民用产业提质增效。“坚定信心,攻坚克难,公司总经理在现场勉励技术人员,发扬‘狼残’精神,确保研发成功!”在公司勘探钻机产品研制中遇到瓶颈问题后。

几年来。深入开展民用产业转型升级,不断提升民用产业发展能力,持续加强民品经营平台建设和商业模式创新,加快技术创新和新产品研发,公司坚持效益优先、风险可控的原则。其中,成功研发了500吨油压顶出机、旋冲钻机、海绵钛破碎机、海绵钛反应器、爆破钻机、锚固钻机、勘探钻机等系列产品。

经过努力。先后获得55项国家及省部级成果奖、69项发明专利、102项实用新型专利,研发能力强,尤其是机电液一体化多学科复杂系统的研发和仿真能力强,公司专业全面。公司生产制造能力强,拥有各类加工、检测、实验设备1000余台(套),也是遵义地区唯一一个压力容器焊工考试定点单位;具有国家D1、D2类压力容器设计、制造许可证,尤其在大型机械加工和有色金属焊接具有明显优势,获批了以焊接特级技师命名的国家级姜涛技能大师工作室。公司大型系统的总装总调能力强。

近几年来,成为敏捷反应的组织,以建成国内一流的航天地面装备科研生产总体单位为目标,公司要打造“迅速满足市场需要的从设计到生产的实现能力”核心竞争力,以“三突破”为牵引,以“三创新”为抓手,公司的管理变革深入推进。

2016年。公司加强“三支”队伍建设,深入推进分配制度、人事制度和绩效考核制度改革,加大绩效考核比例,开展岗位评定和定岗定员工作,建立和完善员工成长晋升通道,充分调动员工积极性,按照集团公司基于实际绩效的激励机制要求,为了适应激烈的竞争和形势变化,化解生存发展危机,公司一届十二次职代会提出。“深刻认识当前面临的形势、迅速转变思想观念,不转变不行,否则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转慢了不行。”公司党委指出企业面临的形势。

公司从经济规模、型号任务、预先研究、专业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核心能力建设等方面进行对标。干部危机感和责任感进一步增强,全面梳理公司工作流程,切实加强创新体系、质量工作体系、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建设,加强战略合作关系管理,强力推进通过了6S管理创牌验收,强化权威牵头部门作用,加强型号产品质量管理,修改完善规章制度,完成中层干部公开竞聘,全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明确产业发展思路,优化干部队伍结构,开展组织机构优化调整,制定了“十三五”规划,推进建立数字化研制模式。公司管理变革持续推进:全力推动公司由生产牵引型向科研引领型转变,公司员工充满自豪感和幸福感,公司精细化管理水平得到大幅提升;加强全面从严治党,打造完整责任主体;加强质量管控,改善党建思想政治工作,畅通各类人才的成长发展通道,抓好体制机制创新,推动职能管理部门的责权利匹配,航天天马在2017年荣获贵州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推进形成干部能上能下、敏感岗位人员定期轮换的常态;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强力推进绩效薪酬考核以价值创造为导向,运行模式由传统企业向智慧企业转型,形成航天天马特色企业文化,实行宽带薪酬体系,有效提升经营质量;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将业务管理重心下移,按定员定岗进行员工招聘,深入推进“四型本部”建设,加强人员培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强化职能业务管理核心建设,着力加强基础管理,有效提升产品质量;强化顶层设计。

2017年,航天天马实现营业收入82557万元,航天天马被评为中国品牌价值评价机械制造行业领域第33位,完成考核目标的100.68%;利润总额完成考核目标的102.89%;2018年。

新时代,航天天马将勇立潮头、搏击风浪、建设智慧企业,做精军品,做强民品,到2020年,建成国内一流的航天地面装备科研生产总体单位,为国防现代化建设和经济发展做出更大贡献!(文/刘玉国)